
胎儿尿直肠隔畸形(肛门闭锁/尿直肠隔序列征)
一、概述
尿直肠隔畸形是指由于尿直肠隔移行、融合异常以及泄殖腔膜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系列畸形,包括尿直肠隔发育异常和(或)泌尿生殖器异常。
二、胚胎发育与畸形特征
在妊娠6~7周尿囊与后肠之间的间充质增生,由头侧向尾侧,由两侧向中线生长,形成突人泄殖腔的镰状膈膜,称尿直肠隔。后肠尾段膨大,称泄殖腔,其末端内胚层与表面外胚层紧密相贴,形成泄殖腔膜,尿囊从泄殖腔延伸至脐带。当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接触后即分为腹、背两部分。腹侧份,称尿生殖窦,主要发育为膀胱和尿道。尿生殖窦上部分形成膀胱,尿生殖窦下部分的骨盆部和阴茎部形成两性尿道相关的腺体及结构。后肾管(将来的输尿管)开口于正在形成中的膀胱,男性中肾管和女性中肾旁管的开口移至尿生殖窦的更尾端。背侧份,称肛直肠管,发育为直肠、肛管上段。泄殖腔膜被分为腹侧的尿生殖膜和背侧的肛膜。尿直肠隔的尾侧端则形成会阴体,肛膜的外方为一浅凹,称肛凹或原肛。肛膜在胚胎期第8周破裂,肛凹加深并演变为肛管下段。肛管上段的上皮来自内胚层,下段的上皮来自外胚层,两者分界线为齿状线。
肛门闭锁因肛膜未破或肛凹未形成所致,如果尿直肠隔不能完全分隔泄殖腔,直肠将与前面的泌尿系或生殖系结构相通,泄殖腔不完全分隔导致瘘管,各种瘘都伴有肛门闭锁。
男性与女性形成的瘘各不相同,女性形成直肠会阴瘘,直肠(阴道)前庭瘘,直肠阴道瘘。男性形成、直肠会阴瘘、直肠尿道瘘、直肠膀胱瘘。
尿直肠隔将泄殖腔分隔成前方的泌尿生殖窦和后方的直肠,并与泄殖腔膜融合,在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的同时,泄殖腔膜裂开,形成开放的泌尿生殖窦和直肠。尿直肠隔分离泄殖腔失败或其与泄殖腔膜融合失败,可导致一系列尿直肠隔畸形。
泌尿道、阴道及直肠共腔,并开口于会阴;直肠、阴道和尿道汇合成一个管腔,该管腔的长度可为1~10cm。并根据该管腔会阴开口位置不同,可分成两型:尿道型及阴道型,尿道型泄殖腔会阴开口与尿道相连续,而阴道型与阴道相连续。其他合并畸形包括无肛门、外生殖器性别不明、泌尿生殖器异常、结肠异常、腰骶椎异常。
三、畸形特征
(一)肛门闭锁
肛门闭锁多单独发生,也可以作为某些综合征的一部分,较常见的综合征有:泄殖腔外翻、VATER/VACTERL联合征、脾生殖腺融合综合征、人体鱼序列征、尾发育不良序列征等。另外,肛门闭锁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如:21三体(2.1%),18三体(1.08%)和13三体(0.65%)等。
(二)尿直肠隔序列征(URSMS)
肛门直肠畸形的分类,以直肠末端与肛提肌,特别是与耻骨直肠肌的关系为标准,将肛门直肠畸形分为高位、中间位和低位3型,直肠盲端终止于耻骨直肠肌环以上者,为高位畸形;位于该肌之中并被其包绕者,为中间位畸形;穿过该肌以下者,为低位畸形。
2001年根据有无会阴-肛门开口分为完全型URSMS与部分型URSMS,前者表现为没有会阴区,未见尿道及肛门开口,外生殖器不能辨认性别。后者表现为共同泄殖腔在会阴部仅有一个开口,肛门闭锁。部分型 URSMS常见畸形特征如下。
1.外生殖器异常 女性最常见表现为女性男性化,有增大的阴蒂和(或)融合的阴唇。男性外生殖器异常可以表现为尿道下裂,阴囊分裂、阴茎发育不良、阴茎阴囊转位等。
2.内生殖器异常 女性多为阴道纵隔或双阴道、双角子宫或双子宫或单子宫,部分患者卵巢可以正常。有人报道了154例URSMS患者中,66例有1个阴道,68例有2个阴道,20例阴道缺失。男性内生殖器异常较少见,主要是睾丸盆腔异位。
3.肾异常 有单侧肾发育不良、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积水;发育不全的膀胱、直肠、尿道、子宫,形成尿道-直肠-阴道交通,缺乏尿道和阴道各自开口。
4.消化系统异常 主要有食管闭锁、肛门闭锁、梅克尔憩室等。其他合并畸形有脊柱骶骨异常、脊髓异常等。
报道的25例URSMS患者中,10例肾发育不良、7例肾不发育、10例肾积水,7例男性患者中6例肛门闭锁、1例睾丸盆腔异位,18例女性均有肛门闭锁,25例中4例食管闭锁、4例梅克尔憩室、4例脊髓拴系。Pena报道54例URSMS 患者中,骶骨异常有65%,Hendren(1998)报道,他的病人中1/3有脊髓拴系。
四、超声诊断
(一)肛门闭锁
肛门直肠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较低,该类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仅为15.9%。肛门直肠畸形类型较多,不同直肠畸形声像表现差异较大,产前可以无明显声像表现,部分可有明显声像表现,主要表现是结肠扩张与肠石症。大肠直径随着孕周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判断结肠是否扩张,应根据检查时的孕周来判断。
正常胎儿结肠直径在25周时不超过7mm;足月时不超过18mm。未检出肠管扩张,不能除外肛门闭锁的可能。很多情况下产前超声未见异常,产后却发现新生儿肛门闭锁。因此,产前超声诊断本病缺乏特异性。
肛门直肠畸形有肛门狭窄、低位肛门闭锁(肛门膜状闭锁)、高位闭锁、肛管正常直肠下端闭锁。这些类型产前超声极难发现。由于胎儿吞咽羊水并由肠道吸收这一循环没有障碍,肠道内没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因而不会导致肠管扩张,产前超声也没有肠道扩张的表现,亦没有明显羊水过多。很多病例是在怀疑有VACTERL综合征时,对肛门靶环征检查而得以偶然发现。
(二)尿直肠隔序列征(URSMS)
产前超声诊断尿直肠隔序列征较困难,据报道产前超声检出率仅有0%~54.0%。主要与该畸形声像表现复杂、多变有关。产前诊断病例均为孕中晚期超声检查发现,4例产前超声诊断永存泄殖腔畸形均是孕晚期(妊娠32~33周)超声检查发现。
1. 膀胱、直肠(女性有阴道)开口于共同泄殖腔
(1)女胎:多数病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双叶状或三叶状囊性包块,三叶状囊性包块位于前方者是膀胱,通常较小,位于后方者为双阴道并积水,呈左、右排列,三者开口于下端共同泄殖腔。少数病例表现为盆腔内不规则囊性包块及肠道扩张,不规则形包块内透声差。
(2)男胎:表现为腹腔肠管明显扩张,透声差,可见点状或团块状强回声。
2.肾异常 单侧肾发育不良、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输尿管)积水,肾积水最为常见,肾积水往往与阴道积水有关系,随着阴道扩张,压迫膀胱颈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发生梗阻。完全URRMS由于膀胱出口梗阻,而导致梗阻以上扩张、积水。
3.内生殖器异常 阴道纵隔或双阴道、双角子宫、双子宫或单子宫,可伴阴道闭锁或无孔处女膜,可有子宫阴道积水。
4.外生殖器形态异常 女胎多表现为女性男性化,有增大的阴蒂和(或)融合的阴唇。男胎多表现为尿道下裂,阴囊分裂、阴茎发育不良或不发育、阴茎阴囊转位等。超声图像上性别难辨。
5.肛门闭锁 臀部无明显靶环征声像,两侧臀部之间呈线状回声。如肛门闭锁合并瘘道形成,尿液持续从膀胱或尿道经瘘道进入直肠,当进入直肠的液体量超过大肠的重吸收功能时,可出现液体在肠腔内积骤,从而出现明显的直肠及结肠扩张;又由于胎粪与尿液混合,则在肠腔内形成钙化灶或肠内结石,或胎粪进入膀胱在膀胱内形成钙化灶或结石。这些类型产前超声可有明显特征而得以产前发现,主要表现有肠管明显扩张,肠管内和(或)膀胱内多个强回声团或强回声点,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有学者报道,7例有肠内强回声结石者都有大肠梗阻,其中5例产后检出直肠尿道瘘。如肛门直肠闭锁合并会阴瘘,这种类型由于很少出现肠管扩张,产前超声诊断与无瘘管的单纯肛门直肠闭锁相似,诊断困难。
6.腹水 可有一过性腹水,Adams等认为形成腹水的原因是阴道扩张、出口梗阻造成尿液逆入子宫,后经输卵管进入腹腔。
7.其他 可有骶尾部发育不良、脊髓拴系等特征。产前超声怀疑URSMS者,可行MRI检查进行辅助诊断,现在的研究报道认为MRI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五、临床处理及预后
肛门直肠闭锁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常见的有18三体,21三体,其次是cateye综合征(眼缺损,耳、心、肾畸形,智力迟钝),也常是 VACTERL 联合征的表现之一。肛门闭锁胎儿对分娩方式没有特殊要求。
单纯性肛门闭锁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总病死率低于10%,死亡原因主要与合并心畸形或肾畸形有关。复发风险与是否合并其他畸形有关。大部分单纯性肛门闭锁为散发性。肛门闭锁亦可为多发畸形之一,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URSMS常与多发异常同时存在,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脊柱(尤其是骶尾)、脊髓圆锥末端位置、肛门等常出现异常。据报道,40%URSMS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脊柱MRI检查对排除脊髓拴系综合征有重要价值。
URSMS是一种较严重畸形,完全型预后差,部分型预后较好,无生命危险,可通过结肠造口术、膀胱造口术、阴道造口术等手术重建进行治疗。部分型URSMS的手术预后与共管长度有关,共管长度<3cm者,括约肌较好,骶骨发育也较好。共管长度>3cm,手术较复杂。Cho等追踪了9例(4例共管长度<3cm,5例共管长度≥3cm)URSMS手术预后情况。
URSMS合并双肾发育不良时预后差,最长生存时间为10天。死亡原因是肾发育不良导致肺发育不良。部分型URSMS没有再发风险报道,所有存活病例新生儿期需要多次进行泌尿生殖器与肠道重建手术。
根据《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内容编辑
本文是窦肇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