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儿静脉导管缺如
一、概述
静脉导管缺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孕早期(11~13+周)研究报道,发生率为1/2532。
二、胚胎发育与畸形特征
正常情况下,脐静脉输送含氧量高的血液,部分通过静脉导管经下腔静脉、右心房、卵圆孔射入左心房。部分脐静脉血通过与左门脉相连营养肝,经肝静脉、下腔静脉入右心房。静脉导管至产后1~2天保持开放状态,产后6~7天,32%的静脉导管闭合,产后17~18天,89%闭合。
在胚胎时期,存在着左、右脐静脉及左、右卵黄静脉,右脐静脉和左脐静脉近心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退化。卵黄静脉形成肝窦网,残存部分形成胃区肝门静脉系统的大部分。左脐静脉远心端与肝窦沟通,形成静脉导管。原始静脉的退化异常和新生血管未发育或未吻合,可导致静脉导管缺失。
静脉导管缺失胎儿,脐静脉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连接:肝内分流(脐静脉与门静脉相连接)、肝外分流(脐静脉直接与体循环相连:脐静脉在肝上方直接连于下腔静脉,脐静脉在肝下方直接连于下腔静脉,通过脐周静脉引流,脐静脉直接连于髂静脉,脐静脉直接连于右心房)。
部分病例可因某种原因,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静脉导管闭锁,脐静脉血流经门静脉循环回流入右心房。
静脉导管常合并心扩大、水肿和门静脉发育不良或缺如。多篇文献报道了86例静脉导管缺如病例,肝内分流28例,肝外分流57例,肝内、外分流合并心扩大者分别为3例和46例,水肿者分别为10例和14例,门静脉发育不良或缺如1例和14例。
静脉导管缺失合并其他异常: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局灶性肝坏死/钙化、膈疝、输尿管梗阻、颜面部畸形、Noonan综合征、心畸形等。
三、超声特征
1.上腹部横切面 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均不能显示静脉导管,脉冲多普勒检查不能检测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2.脐静脉走行异常
(1)脐静脉进入胎儿腹腔后:进入肝与门静脉相连,由于静脉导管缺如,所有脐静脉血均经门静脉循环,最后回流入右心房,肝内门静脉较正常增粗。
(2)脐静脉进入胎儿腹腔后:在肝表面或穿入肝表面行走,然后进入肝上段下腔静脉或直接进入右心房。
(3)脐静脉进入胎儿腹腔后:脐静脉与胎儿腹壁静脉相连,腹壁静脉扩张,呈蜘蛛足状。
(4)脐静脉进入胎儿腹腔后:脐静脉不向上行走,而是向下行走,汇入下腔静脉或髂静脉,使下腔静脉、髂静脉扩张。
3.静脉导管闭锁者 二维可显示强回声的静脉导管,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能检出血流信号,亦不能检出静脉导管血流频谱。
4.静脉导管缺如合并肝外分流者 重点观察门静脉系统情况,部分病例会合并门静脉系统缺如或发育不良。
四、临床处理及预后
肝内分流者,脐静脉血直接灌注肝,造成肝高灌注及门静脉高压,这将导致肝细胞损害、血浆蛋白合成及分泌功能受损。肝外分流者,出现心力衰竭、胎儿水肿、产后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的概率增高。静脉导管缺失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脐静脉分流的方式有关。据多篇文献报道共110例静脉导管缺失胎儿,40%合并其他严重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预后不良;单发静脉导管缺失的64例(58.2%,64/110),存活并预后良好的43例(67.2%,43/64)。
根据《胎儿畸形产前诊断学》内容编辑
本文是窦肇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