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吉
赵吉 主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乳腺外科

乳头溢液的点点滴滴

175人已读

“医生,我经常发现文胸上贴近乳头的一圈有水渍,洗澡的时候无意中挤压到乳头发现有水流出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吓得我一夜没睡,一早就赶紧来医院看看。”在门诊,常常遇到有类似困惑的女患者。这样乳头出水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乳头溢液,也是继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之后,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第三种症状。今天,就带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乳头溢液。


什么是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是指轻挤乳头或者乳头自发出现的液体,如果自己检查不要用力挤压。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可分为生理性溢液和病理性溢液。

生理性溢液指妊娠和哺乳期的泌乳现象,此外,口服避孕药或镇静药也可能会引起非哺乳期妇女乳头的少量溢液。病理性溢液往往具有乳腺病理基础,是指发生于非生理情况下,与妊娠、哺乳、口服药物无关的一侧或双侧导管的自然溢液,可能会间断性或持续性发病,发病周期可为数天,甚至数年。临床上前来就诊患者主要为第二种情况,即病理性溢液。疾病不同,病理性溢液所呈现出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比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导致的乳头溢液,有时可以触摸到位于乳晕区的小包块,挤压包块,会发现乳头溢液增多;乳腺囊性增生病伴有的乳头溢液,大部分是清亮的或略带浑浊的浆液性的;而血性乳头溢液,则应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乳头溢液有哪些原因?

(1)非肿瘤性的乳腺疾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增生性疾病、乳汁潴留、各类乳腺管炎症等;

(2)乳腺肿瘤性病变: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在内的早期乳腺癌)等;

(3)乳腺以外的全身疾病:口服激素类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垂体肿瘤等。


乳头溢液有哪些不同类型?

乳头溢液主要包括五种类型,分别是①水样;②浆液性;③有色乳性溢液;④乳汁样;⑤血性。前三种类型的常见病因是乳腺增生性病变、导管扩张症等。第四种类型主要是生理性,部分患者属于内分泌源性乳溢。当合并感染时,也可是脓性溢液。需要格外引起注意的主要是第五种类型,即血性乳头溢液。此种类型可以是乳腺增生性病变、导管扩张伴慢性炎症等病症所致,也可能由于肿瘤病变而发生,如导管内乳头状瘤、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等。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又是乳腺癌的前期病变,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发现、诊断及治疗。

如何鉴别乳头溢液?

除了常规的乳腺彩超检查,我们还有另一个神器——乳腺导管内窥镜(又称乳管镜)。类似于胃肠镜等内镜检查,乳管镜的导管前端是具有摄像功能的镜头,从溢液乳孔进镜后,沿导管各级分支可以观察乳管内相关病变。乳管镜可以帮助医生清晰观察到镜头所行的管径中是否有异常突起的占位或导管病变,同时具有操作简便、痛苦性小、费用低廉等优点,目前已经取代乳管造影,成为乳头溢液病因诊断的首选手段。

乳管镜检查具体是怎样的?

乳管镜是将一根直径为0.6mm的超细内视镜由乳腺导管置入,利用光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可以通过医用监视器一边观察乳腺导管内的情况一边向乳管末梢探进,最远可到第四或五级乳管分支,能够清晰地看到导管内病变的大小、颜色、形态。乳管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乳头溢液病因的诊断准确率,使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也克服了乳腺导管造影和其他的常规检查手段难以确诊的缺点。若乳管镜下发现肿物,可以在乳管镜引导下,准确定位,减小手术切除范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乳管内病变的直接观察诊断、冲洗治疗、细胞学活检、定位导向等诊治功能。整个检查过程约10-15分钟的,患者无任何痛苦或不适。

乳头溢液该如何治疗呢?

根据乳头溢液发生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生理性的乳头溢液:常发生在女性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常见于哺乳期及哺乳期相关性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不做特殊的干预治疗。

(2)药物性乳头溢液:一般原发疾治疗结束停药后,溢液会自然消失。

(3)病理性乳头溢液:包括全身疾病和乳房资深疾病。对于全身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性治疗;而对于乳腺自身疾病,尤其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以及乳腺癌这三类疾病,一旦临床确诊,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以便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

如果发现乳头溢液,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不要用力挤压乳头,不要滥用避孕药及含雌激素美容用品,要注意乳房自身的清洁和卫生,以免滋生细菌引起感染。其次,要佩戴合适的和浅色的文胸,一旦溢液的颜色和质地发生变化,能够及早发现。最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乳头溢液的治疗。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房疾病的常见症状。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忧思忧虑,有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祝愿大家都能收获健康生活!

赵吉
赵吉 主治医师
上海市同仁医院 乳腺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