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到底有多微创呢?治疗实况展示~东院血管微创介入科
我们先来看看介入手术室(导管室)的内部。可以看到近处的血管造影机,和远处悬挂的显示屏。中间悬挂的是可移动铅屏,术中可以遮挡一部分放射线辐射。患者就躺在中间的可移动床上,已经铺上手术铺巾了。再看看穿刺用的针和穿刺后将从穿刺眼送入的动脉鞘管。最下面就是我们常见的注射器,作为参照物。绿色尾端的穿刺针粗细为0.8毫米,上面的导丝粗细为0.46毫米,最上面的动脉鞘管粗细为1.5毫米。先看看穿刺过程的图片,后面再看视频吧。先局部麻醉,细针打麻药,不会很痛。打过麻药后,再用0.8毫米的穿刺针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血管后会有回血,再送入导丝。导丝通过穿刺针送入动脉血管,让注射器做个参照物,就知道针很细,导丝更细。沿导丝撤出穿刺针,再沿导丝送入动脉鞘管,微创介入治疗从体外进入血管的通道就建立好了。再看看穿刺的实况视频吧,就更有实感了。开始局部麻醉,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局部麻醉之后开始穿刺动脉,操作过程是这样的,穿刺针前端进入动脉后,会有血液喷出,再送入导丝,建立体外到动脉血管内的轨道。沿着前端已经送入动脉血管的导丝,送入动脉鞘管,再撤出导丝。鞘管的尾端是有单向阀的,之后导丝和导管可以从这个单向阀进入鞘管,通过鞘管再进入动脉血管,但鞘管内的血液却不会流出来。这样从体外到体内的通道就建立好了。那么将从这个通道送进血管的导管和导丝是啥样呢?图中间用常见的注射器做个参照物,图下边就是常用的导管,粗细为1.8毫米。其它常用的微导管粗细只有0.78毫米。图上面为常用的导丝中最粗的,粗细为0.89毫米,其它两种常用的导丝粗细为0.46毫米和0.36毫米。所以,血管微创介入能做到微创,就是用这些外径非常小的器材治疗血管疾病。治疗结束后,患者皮肤表面留下多大的创伤呢?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刚拔出动脉鞘管后皮肤留下的穿刺眼,旁边放个常见的注射器做为参作物,可见只有1-2毫米的一个穿刺眼,很快就会完全愈合。再用医生的手指做个对比,就知道穿刺眼到底有多小了。当然,微创介入治疗血管病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导丝和导管等器材进入鞘管后再进入血管,通过不同血管之间的联通,最后到达要治疗的目标血管段,再进行各种治疗。在体外是看不到血管内的病变和治疗器材的,都要依靠透视和造影来显现,所以操作过程中都是看着显示屏来完成血管内操作的。边看着显示屏的图像,边手上完成调整导管、导丝和球囊扩张、支架释放等操作。专科特长:外周血管病精细微创介入治疗 人体除了心脏和颅内之外的血管称作外周血管。外周动静脉血管都可能出现病变,最常见的就是下肢动静脉疾病,包括下肢动脉闭塞、下肢静脉曲张等。中老年人一旦出现足部冰冷麻木或是行走困难,需要走走歇歇,就要高度怀疑出现了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要及时进行下肢动脉检查,不要误以为是正常衰老表现或是关节病、骨质疏松等病耽误了及时治疗。还有长期腿肿、皮肤变色或者小腿血管隆起都要及时就诊,这些都是下肢静脉功能障碍的表现。 与外科手术相比,微创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已经成为现代治疗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式。贾楠主任当年在已经从事5年冠脉介入工作的基础上,受上海瑞金医院派遣到北京阜外医院参加外周血管介入高级培训,将阜外医院医院的先进技术带回瑞金医院开展。在之后的工作中,同时开展冠脉介入与外周血管介入,将冠脉介入精细操作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到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并且,充分发挥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的诊疗经验,不仅把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做精做细,更能全面治疗外周血管病患者经常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多器官疾病,使高龄危重外周血管病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贾楠主任参加编写了外周血管介入中国专家共识3部,担任多个国家级学会委员。贾楠主任研究生团队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在瑞金医院合影贾楠主任受邀到中山大学附属一院进行介入手术演示贾楠主任在中山大学附属八院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大查房贾楠主任受邀主持中国血管大会外周血管介入手术直播贾楠主任受邀担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外周血管病与难治性高血压介入手术全国直播的学术主持
贾楠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9日 359 0 0 -
血管疾病预防如此简单,我科美小护,教你
血管外科微创时代2022年06月18日 238 0 2 -
腿痛,如何简单判断是否血管问题
(1)首先,识别血管病变导致腿痛的特点。血管导致的腿痛,大多是由下肢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的。而典型的下肢动脉病变,病变通常位于股浅动脉和膝下动脉。位于股浅动脉的病变,通常导致膝盖以下部位的缺血。而其中缺血最严重的,往往是需氧量最高的腓肠肌。而需氧最多的时候,就是运动的时候。所以典型血管病变导致的腿痛,病变在腓肠肌(也就是小腿肚),常由走路等活动后诱发。位于膝下动脉病变,往往导致足部的疼痛,这类病变通常伴随脚趾发黑或者足部冰冷感。 因此,血管导致腿部疼痛的典型疼痛,是走路或者其他腿部运动诱发的腓肠肌疼痛,或者伴有冰冷、脚趾发黑的足部疼痛。腰椎疾病导致的腿痛,很多时候合并有腰痛、屁股痛,还有足背的麻木、触电感。(2)其次,学会简单的查体,对比双侧皮温和触摸足背动脉双侧皮温对比,要求左右两侧同部位的对比,还有同一条腿由上而下的对比。一般使用手指背部进行触诊,因为手指背部的温度觉最敏感。血管病变导致的疼痛,往往有皮温的降低。足背动脉的触诊,典型的足背动脉走行,位于踇长伸肌腱的外侧。如图所示,动一下踇指,动的那根筋的外侧,通常可触及。血管病变导致的疼痛,往往有足背动脉的搏动消失。 (3)最后,需要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高龄,是否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动脉硬化因素,如果有的话,需要更加怀疑。 有条件的人群,可以行血管彩超进一步明确诊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最终是否存在血管病变由专科医师进行判定。)
李勇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1日 425 0 1 -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上篇(主动脉疾病除外)
虽然血管遍布全身、发病率很高,但我国血管外科并不像胃肠、骨科等学科为大众所熟悉,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多数医院血管外科的历史都在十年以内。我们在接诊全国各地患者中发现,医患双方对血管疾病都存在很多认识误区。 前些年写过一个主动脉方面的问答,很受欢迎,早就想写写其他血管疾病,但工作实在繁忙,不知不觉就拖到现在。因为这些天疫情反复,不能离沪,这才有了动笔的机会。 误区01:只要发现血管有毛病,就一定要手术 正解: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用的年头越久,越容易出现堵塞、破裂等问题,得靠手术才能修理好。但是,如果只是一点小问题,例如,管壁堆积了一点水垢(斑块),但水流(血流)并没有什么阻碍,这时候硬要手术就不对了,不仅带来不了获益,反而增加风险。客观的说,目前存在相当的过度手术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绝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 误区02:血小板低就不能手术,也不用吃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 正解:血小板是凝血系统的主要环节,但是,血小板既要看数目,也要看质量,血小板低并不代表凝血功能弱。血小板低的人,照样可能发生严重血栓,照样可能顺利承受大手术。反之,血小板高,也照样有大出血的。 误区03:治疗就得聚焦病变血管,其他的不重要 正解: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医生也会犯这错误,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而忘了人是一个整体。比如下肢动脉闭塞,我们必须记住动脉硬化是个全身性疾病,冠状动脉、颈动脉、肾动脉也可能有问题,切不可腿治好了,却忽视了心梗脑梗和肾衰的防治。 误区04:支架不好,贻害无穷,尽量别放 正解:支架一方面确实存在过度使用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常常被妖魔化,比如微信中就有很多假借著名专家传播的伪科学或者只是概念阶段的“科幻动画”,看得让人哭笑不得。支架是非常伟大的发明,救人无数,至于该不该放,还是要根据局部病情和全身情况科学决策,请信赖的专业医生作决定。 误区05:支架都很容易堵塞 正解:人体使用的支架有上百种,不能一概而论,是否易堵与病变部位和性质有关。有些支架,比如冠脉支架、下肢支架,确实再狭窄率和闭塞率比较高,能通过球囊扩张等方法完成治疗就尽量别放支架,尤其是年龄轻的。而有些支架,比如髂动脉支架、颈动脉支架,堵塞机会则相当低。还有主动脉等大支架,就更难堵塞了,甚至不用吃任何维持通畅的药物。 误区06:植入支架后要终生服用抗排异药和抗凝药 正解:支架和脏器移植不一样,根本不用抗排异药。为了提高通畅率,多数支架要服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提高通畅率,但不一定需要终生服用,等到支架表面内皮化完成,也就是支架和血管壁长成一体后就可以考虑停药了。 误区07:体内放了支架或弹簧圈就不能做磁共振了 正解:磁共振都是安全的,支架等植入物本来就比较固定,术后一两月后因组织生长固定更牢,所以,磁共振检查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因为磁场导致支架发热、移位或血栓形成等现象,美国AHA曾就此明确声明。而且,很早以前的少数支架可能会有一定磁性,而这些年的支架和弹簧圈都是无磁或消磁的,术后当天都能做磁共振。 误区08:六七十岁了,年龄太大,承受不了手术打击 正解:非常陈旧迂腐的观念。年龄只是手术耐受力的评价指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科学评估。六七十岁对于血管病人来说还算年轻的,我们的手术病人80多很常见,90多也不少。现在绝大多数血管手术已微创化,老年人手术安全性更好了。 误区09:反正是微创手术,干脆把若干血管问题一次性都做了 正解:通过一个穿刺点,确实可以一次性解决多处多种血管病患,还可以节省一些费用,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充分评估和足够把握。必须记住,做的地方越多,手术时间越长,全身影响越大,医生疲劳越甚,可能的风险也越多。尤其是身体欠佳的老年病人,完全没必要急急慌慌的一次做太多,手术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误区10:血管微创手术比较简单,一般人都能做好 正解:血管微创手术有个特点,学会做、凑合做的门槛低,但做精做好难。这往往造成手术结果天壤之别,甚至留下一地鸡毛。原因有三。首先,这种手术是非直视下远处操控进行的,而精确度又要求毫厘之间,所以细微的技巧很关键。其次,血管病的种类、病因和部位繁多,使多数医生对于某个具体病变的经验不足,甚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再次,几乎每个病变的形态和结构都不一样,这对医生的灵活应变和器具的丰富选择要求很高。 误区11:孕妇发了血管病孩子就不能要了 正解:孕期当然应该尽量避免药物和手术,但总有些深静脉血栓、主动脉夹层等血管病的发生。生命诚可贵,妈妈更不易。如果经过血管外科和产科的联合评估,判断对孩子影响不大,完全可以继续妊娠。比如,低分子肝素不会通过胎盘,可以安全使用直到分娩;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射线和造影剂对大月份胎儿的影响也很小。 误区12:传统手术费用远低于微创手术 正解:以前是这样的,因为腔内器具非常昂贵,但情况正在变化甚至反转。支架等不断大幅降价,而传统手术的手术费、麻醉费、护理费等人力成本迅速提高,而且传统手术住院时间长、用药多,所以,预计我国很快也会象西方国家那样微创手术更便宜。 误区13:脾动脉瘤、肾动脉瘤等就是肿瘤 正解:动脉瘤不是肿瘤,连良性肿瘤都算不上。肿瘤是细胞的异常增生,破坏脏器甚至远处转移,而动脉瘤只是动脉的膨大扩张,主要危害是破裂出血,而不会侵犯器官和转移。动脉瘤只是因为长得象“瘤”才得了这么一个错误的译名。 误区14:动脉瘤就是血管瘤 正解:老百姓常常把动脉瘤俗称为“血管瘤”,但其实这完全是两种病。动脉瘤发生在大中动脉,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的动脉明显扩张,可分为真性、假性和夹层动脉瘤。而血管瘤发生在终末血管和组织中,是由胚胎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等。 误区15:手术后腹股沟穿刺点出现肿块肯定是有问题了 正解: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手术后皮下的疤痕、少量积血、动脉闭合线结等引起的,一般会逐渐变软变平。但是,万一越来越大,出现明显跳动和疼痛,就要小心是不是穿刺点出血甚至是形成假性动脉瘤了,做个彩超可明确。 误区16:股总动脉损伤应采用微创手术修复 正解: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作为介入最主要导入通路的股总动脉的医源性损伤越来越多,导致假性动脉瘤等。股总动脉位于腹股沟关节部位,紧邻股浅、深动脉分叉,如果采用覆膜支架微创修复,可能会牺牲股深动脉分支,再闭塞率也较高。股总动脉较为表浅,传统手术修复不难,且能避免上述缺点,故应为首选,实在没办法时才考虑支架。 误区17:“多层裸支架”很好,既能修复病变又能保留分支 正解:这种理念认为裸支架虽然不带膜,但放上三五层就也能阻挡血流修复病变,同时分支动脉却能完好保留。这种手术极其简单,没什么技术门槛,一度在国内大行其道,拿来治疗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但大多病变没治好分支却容易闭,而且还会留下一个很难收拾的烂摊子。国外对此已有深刻反思,除了少数科学探索外,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 误区18:介入手术后必须绝对卧床制动24小时 正解:护理上确有此要求,常常机械执行,病人老老实实直挺挺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腰酸背痛堪比受刑,甚至失眠诱发心肺问题。实际上,以介入最常用的股动脉来说,只需该髋关节不屈曲活动就不会导致穿刺点出血,而扭扭腰、转转脚踝、活动一下其他肢体根本就没事。穿刺点封堵得好的病人甚至可以更早下床。 误区19:手术后有些不舒服很正常,能忍就忍忍吧 正解:确实,不论手术大小和麻醉方式,术后总不会那么舒适,有的病人为了少麻烦医护和家人,会尽量忍受而不及时反应。但是,血管外科老年人多,各脏器功能可能会差一些,术后疼痛、腰酸、失眠、便秘、腹胀、痰多、口渴缺水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导致心梗、脑梗、肺炎等大问题。所以,老人及时反应不适症状很重要,这没什么好客气的,医生就应细致服务,儿女也该床前尽孝。 误区20:病情和网上的很像,肯定是血管病,请一定帮我治疗 正解:病种千千万,但症状就那么几类,所以,老百姓自己对号入座很容易搞错,也有人在我排除血管病后仍要求我帮着治疗,比如,明显的腰椎病引起的下肢跛行。这不是请铁匠做木匠活吗?我作出的判断和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您得认真阅读和理解我的回复。 误区21:运动会导致支架移位,手术后应避免运动 正解:如果真是手术后动都不能动,这个手术早就消亡了。支架是靠“支撑力”固定在血管中的,而且会被逐渐生长的内膜覆盖变得更加牢固,所以,绝大多数的支架植入后可以完全正常生活,甚至也许还能剧烈运动。当然,有些关节部位的支架或大动脉瘤的支架不能动得太厉害。 误区22:腹部内脏动脉夹层会发生破裂大出血致死 正解: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肾动脉以及髂动脉等,可归于腹部内脏动脉。这几条动脉发生夹层的还不少,我一年要经手一两百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90%的病人都是中年左右的男性,具体原因还不清楚。这么多年的这么多病例,我还几乎没见过发生破裂大出血要命的。所以,内脏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夹层完全不一样,其破裂大出血极其罕见。 误区23: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定要放支架 正解:接着上面的议题,肠系膜上动脉等内脏动脉夹层的主要威胁不在于破,而在于真腔可能被膨大的假腔压闭或严重狭窄,导致动脉供应的小肠等相应脏器发生缺血坏死。最重的病人面临肠坏死,较重的病人表现为腹胀、餐后不适、排便不畅等相对缺血症状,他们都需要通过支架恢复真腔通畅。但更多的病人是血管基本通畅且没有症状的,可以保守观察。 误区24: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没症状就肯定不用放支架 正解:有些疼痛缓解而且没有肠缺血症状的人,可能也需要植入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在大量的病例随访中发现,有些真腔较窄而主要依靠假腔供血的病人,中长期可能出现真腔狭窄逐渐加重甚至闭塞的情况,导致真腔发出的若干分支供血不足,引起一定的肠缺血症状。因此,我们会根据临床经验进行预判,对此类病人手术干预,确保远期肠功能。 误区25:脾动脉瘤栓塞治疗后会导致脾脏坏死 正解:脾动脉多扭曲,动脉瘤往往接近脾门,所以,用现有器具极难完成保留主干的腔内修复,多数需要栓塞治疗。我们每年要做很多这样的治疗,通过合理把握栓塞的度,可以既彻底栓塞动脉瘤,又维持一定的脾脏血供达到保脾的目的。目前,尚未遇到脾脏坏死的情况,仅个别病例出现很快恢复的局灶性梗塞。 误区26:肾动脉瘤太难治了,只能切除肾脏 正解:肾动脉瘤确实非常难治,除了切肾,以前我们做过几个肾脏离体修复后再自体肾移植回去,但手术非常耗时和麻烦,也有做不了的。从2013年开始,我们团队针对复杂肾动脉瘤开展了多种裸支架辅助下栓塞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吸引了500多国内外病人前来治疗,绝大多数都完整保全了患肾,也未发生一例肾动脉瘤术后破裂。肾脏很精贵,一人只有俩儿,千万别再随便切肾了。 误区27:小肾动脉瘤肯定不用手术 正解:小肾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较低,确实可以观察。但有的时候,动脉瘤并不大,但出现了瘤体压迫肾动脉分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或压迫肾盏肾盂导致血尿,这就需要手术干预了。还有的时候,动脉瘤虽然较小,但即将扩张累及肾动脉分叉部,为了避免分叉部动脉瘤手术的高难度,可以及早通过一个简单可靠的微创手术解决问题。 误区28:肠系膜静脉血栓不容易导致肠坏死 正解:很多人认为肠系膜动脉堵了的话容易引起肠坏死,而静脉血栓只会引起肠壁水肿而不会缺血坏死。但实际上,严重肿胀的肠管也会坏死,而且,这种肠管坏死没有穿孔,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因此经常耽误坏死肠管切除的时机。在此过程中,坏死肠管中大量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迅速恶化的感染性休克,相当数量的病人因此殒命。 误区29:肾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成正比 正解:高血压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肾动脉狭窄引起的。如果狭窄不严重,但血压很高,说明这并非肾血管性高血压,不用手术,做了也没用。也有肾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人,但高血压很轻,可他们还是应该及时手术,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降血压,而是为了避免不知不觉中的肾脏完全萎缩。 误区30:抽烟主要影响肺,对血管影响不大 正解:错误,香烟对血管的危害,比对呼吸系统有过之而无不及。尼古丁和焦油会使血管痉挛,造成管壁营养障碍、内膜损伤、脂质沉积等,同时也引起血压、血糖、血脂的一系列问题。临床见到的严重动脉硬化病人,多数是老烟枪,有的血管薄弱扩张,有的血管斑块堵塞。 误区31:反正有药物,香烟继续抽问题不大 正解:吸烟与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戒烟是很多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础,光靠药物和手术是不够的,否则早晚还要出问题。比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人,手术后继续偷偷抽烟,导致很快再次狭窄闭塞,甚至发生心梗、脑梗。 误区32:血管有病要多吃素戒荤腥 正解:动脉硬化等“富贵性”血管病的原因主要是人体代谢失衡,并不能说全是鸡鸭鱼肉吃的,很多素食为主的人动脉硬化也很严重。营养学家的膳食标准推荐也经常变,一会儿不该吃动物油,一会儿又适量动物油更好,让人无所适从。我认为,血管病人一般无需特殊饮食禁忌,荤素、粗细搭配好就行。但是,香烟必须戒,酒要尽量少。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中篇 (主动脉疾病除外) 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见误区——下篇 (主动脉疾病除外) 作者:冯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兼血管外科主任。 门诊:北院(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周一上午特需,周三上午专家。南院(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周二上午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主动脉夹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胸主动脉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原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主动脉微创治疗负责人 首届“国之名医”称号获得者 2020年中国好大夫血管外科排行榜第一名 上海市主动脉疾病数据库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国际血管外科协会委员Full Member 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血管器械分会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促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血透通路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 东方航空空中首席医疗专家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1年10月17日 5302 10 43 -
血管是这样被堵住的!教你几招清理血管垃圾
专家简介:黄智勇,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周围血管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行胸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人工血管置换术;动脉瘤及动脉闭塞病(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的开放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动脉置管溶栓、取栓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外科手术微创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取出,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微创治疗,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瘘的建立及使用维护。 血管犹如地面上的铁路公路网,遍布全身、四通八达。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血管堵塞,身体可能瞬间“垮掉”。我们身体各个部位之所以可以获得营养物质都是血液循环的功劳,血管一旦堵塞,血液就无法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会对身体造成隐患,严重时可导致心梗、脑梗等致命性疾病。 血管是如何被你一点点堵住的? 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血管堵塞、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血管堵塞的速度、程度与年龄、生活习惯有关。 1、刚出生时: 血管非常平滑,且富有弹性,血流也很通畅。 2、青少年: 此时脂质、胆固醇开始在血管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这个过程就是“粥样硬化”。 3、中年: 血管壁上沉积的垃圾越来越多,熬夜、不运动、高脂饮食等坏习惯会加速这一进程。就好像包馄饨,馅儿越来越大,皮越来越薄,血管腔被挤压狭窄到70%的时会出现临床中的症状。 4、老年: 血管斑块沉积的速度加快,血管壁随之会越来越厚。血管壁变厚直接导致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供血不足,如果血管完全封闭,就会出现脑梗或者心梗。 血管堵塞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当血管的部分堵塞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当部分堵塞发生在脑部,就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等,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中风偏瘫、恶心、呕吐、失眠等。当血管完全堵塞,就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这两种疾病是致死性的,经常来不及抢救。 你是不是“易堵”人群? 下面这些人的血管更容易堵: 体型肥胖的人久坐、缺乏运动的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爱抽烟、酗酒的人熬夜族重口味的人 护好心血管,别给自己添堵 想要让血管更健康,生活方式上就得做出以下改变: 1. 尽量做到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煎炸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2.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建议采用低、中强度的有节律、重复性的有氧运动,如行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3. 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改掉抽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坏习惯。 4. 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高危人群和没有任何症状的6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血管筛查。 5. 保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过激情绪还会导致已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黄智勇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10日 696 0 0 -
周围血管疾病的饮食起居调养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可度百岁”这是句有益的格言。饮食得当,既能补气养血,又能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对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尤为重要。黄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可降低胆固醇。绿豆具有解毒,清火防暑作用,也可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病。进食过多的肉类和动物脂肪,长期血脂过高,以高盐饮食,能促进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脑、肾、肢体血管疾病等。因此,中、老年患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病人,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物热量,补充蛋白质。应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芝麻油、菜油、玉米油、向日葵子油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血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多用植物蛋白(黄豆、黑豆、绿豆、赤豆)和鱼类,多吃新鲜青菜等。主食细粮和杂粮(小米、玉米等)都要吃,但不可过量、过饱,避免身体肥胖。这些饮食调养疗法,从青年时代就要注意,对防治疾病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好处。
秦红松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4月21日 1482 1 6 -
“你的脚冷吗?”
当人们感到腿脚冰冷、乏力甚至疼痛时,常会想到“不通则痛”、“人老先老腿”等为人熟知的生活经验,而泡脚、推拿等方法因能舒缓症状而被广泛接受。但是,腿脚为什么会冰冷、疼痛?除了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疾病等病症外,“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及或糖尿病足”就是不可忽视的常见疾病之一。周围血管闭塞主要是由于高血脂、高血压或高血糖等因素引起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肢体缺血就会导致腿脚冰凉、乏力、疼痛等症状。 周围动脉疾病离我们有多远?研究显示,全球约2亿人罹患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疾病,其中50岁以上人群每十人就会有一人受到周围血管疾病的困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患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有什么危害?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因血管狭窄、堵塞而导致肢体缺血表现,轻者四肢冰冷、乏力,重者可出现肢体疼痛、麻木,甚至四肢溃疡、坏死,以至于截肢的可能。此外,周围动脉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研究指出,约60%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会患上缺血性心脏病,约30%的患者会患上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需要引起重视。如何识别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尽管该病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但95%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至少有一项心血管方面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糖尿病为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清胆固醇水平等。因此,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需多加留意。 症状:大部分周围动脉疾病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仅在超声检查等体检项目中偶然发现动脉狭窄,此时动脉血供减少但仍可满足四肢生理需求。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早期症状,如下肢皮肤温度低、怕冷、活动后易疲劳等,这是下肢组织自行调节以适应减少的血流量的结果。而周围动脉疾病典型症状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间歇性跛行:即步行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肌肉疼痛或烧灼感,休息数分钟后可明显缓解,这种不适不应在静息或体位变化时加重。以上提示下肢血供已不能满足行走时肌肉增加的耗氧需求。 (2)慢性肢体缺血:包括超过2周的下肢静息痛(休息时仍感到疼痛)、下肢溃疡、坏疽。提示血供已经减少难以满足组织最基本的需求,是疾病的终末期,若不得到有效治疗将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3)急性肢体缺血:有别于上述几点表现的急性症状,包括突发的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麻痹、极度冰冷感以及突然恶化的跛行(“6P”征)。 如何处理呢?当有上述危险因素或可疑周围动脉疾病症状时,需到医院的血管科或疼痛科进行详细的检查,若已明确为周围动脉疾病时,需积极治疗。 一般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如戒烟、控制血糖、血脂等;监护下运动可改善运动耐力;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减少血栓形成;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动脉血供从而提高运动耐量。 手术治疗:下肢血流重建术是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即通过植入支架、人工血管等方式使严重狭窄的动脉再次扩张以改善血运。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这类治疗,因为这些手术本身就可导致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血流重建术多适用于慢性/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当病变血管广泛而细小(微循环病变),血流重建术则难以施行。面对这种情况,肖礼祖医生介绍说,疼痛科是有些很有效的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改善肢体的微循环,缓解甚至逆转病情的发展,降低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 典型病例有位88岁的谢阿婆,因“右下肢疼痛并活动受限3年,加重3月于2014后11月找到肖医生就诊,经过询问患者有10余年的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仔细查体,发现阿婆右小腿稍肿胀,皮肤颜色暗淡,皮温明显低于左侧,右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疼痛程度达8分(0~10分),不能行走,余无明显异常。彩超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伴多节段狭窄。双侧胫后动脉、胫前动脉中下段及远端足背动脉闭塞可疑。双下肢动脉CT检查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伴多节段不规则狭窄,右胫前动脉中下段及远端足背动脉闭塞(如图)。 肖医生与血管外科医生商量后,考虑先采用血管外科的血管介入治疗,如果不成功再采用疼痛科的技术来处理,结果阿婆的远端血管闭塞太严重没法行介入治疗,保守治疗半月后疼痛没有缓解,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阿婆要面临截肢命运。随后阿婆在疼痛科采用腰交感神经阻滞及神经调控等治疗,疼痛明显缓解,已恢复行走如图,随访3年,阿波已91岁高龄,状态非常良好。 肖礼祖主任医师介绍说,下肢血管闭塞性疾病是因为供应脚的血管堵塞,导致缺血缺氧出现腿脚疼痛,就像“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疼痛科采用微创治疗来调节神经系统,扩张细小血管,改善血供,从而缓解疼痛。这种技术适用于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早、中期,可以减少截肢的风险,一旦肢体出现缺血坏死就难以挽救了。
肖礼祖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2月24日 1729 0 1 -
图文:血管原因导致de腿痛
武汉协和医院主院区血管外科:宏霄、叶品、Lyu(吕平)引起腿部疼痛的血管(循环)疾病会影响动脉和静脉。心脏通过复杂的静脉和动脉系统将血液泵入身体。健康的静脉和动脉是携带血液的弹性血管。静脉将血液从四肢输送回心脏。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四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吕平外周动脉疾病(PAD)动脉问题导致四肢大肌肉疼痛,休息后疼痛消失。运动时的疼痛表明动脉粥样斑块正在堆积。如果有迁延不愈的动脉性溃疡(动脉原因引起)是严重的情况了。PAD是腿部动脉硬化,是动脉内脂肪堆积的结果。脂肪沉积使动脉硬化、阻塞和变窄,从而减少了流向肌肉和软组织的含氧血液。血液循环不良是四肢的常见病。根本的疾病,动脉硬化,必须得以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或消除症状。当大脑和颈动脉的动脉硬化发生时,严重时会导致中风,或暂时性缺血发作(TIA)。当供应心脏的动脉阻塞或变硬时,会导致心脏病。当腿部动脉硬化时,被称为外周动脉疾病(PAD)。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外周动脉疾病与心脏病和中风直接相关,因为这是相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外周动脉疾病的诊断表明,动脉硬化不仅影响腿部,还需要医疗专业人员的关注。有些人甚至会发生肢体威胁性缺血,会导致坏疽和截肢。血液循环不良的典型症状是麻木、刺痛、搏动性痛和肌肉痉挛。外周动脉疾病的标志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行走时疼痛,休息时消失。当休息时也出现剧烈疼痛时——即静息痛,说明病情正在恶化。这被称为严重肢体缺血(CLI),这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流动堵塞,会导致皮肤溃疡、疮疡和肢体坏疽。吸烟会增加全身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腿部疾病的风险,最终导致截肢。由于不受控制的高血糖水平而导致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会破坏小血管和神经,并增加截肢的风险。预防PAD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相同。深静脉血栓(DVT)静脉中的血凝块可以完全或部分阻断血液流动。当它在腿部的深静脉中形成时,叫做深静脉血栓(DVT)。症状是腿部静脉阻塞处的皮肤疼痛、压痛、肿胀、发红和发热。但很多人没有症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大手术、癌症、不活动、怀孕、创伤、激素替代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遗传性血液疾病等等。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后果是肺栓塞。当血凝块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部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肺栓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尤其是当较大的血凝块嵌顿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时。淋巴水肿淋巴水肿表现为胳膊或腿的肿胀,这是由于淋巴液在组织中的积聚,是一种由淋巴结损伤引起的慢性致残性疾病。这是乳腺癌手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的潜在后果。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CVI是腿部静脉功能衰退导致血液在腿部淤积从而对静脉壁施加压力的结果。由于遗传或DVT或血栓形成后的静脉损伤,静脉瓣膜可能失效。症状通常是轻微的疼痛和肿胀,受影响的腿部有一些沉重感,并因重力而加重。但它不会威胁到肢体的丧失。然而,静脉性溃疡(静脉原因导致)可以形成发展于踝关节内侧,可能很难愈合。静脉曲张是CVI的症状之一。静脉曲张的症状包括灼痛、酸痛和疼痛。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也称为静脉炎,但其原因是静脉炎症。如果感到腿部疼痛和肿胀,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会更严重,需要向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咨询。如果大腿、臀部和/或髋部肌肉疼痛,休息后缓解,或者休息后没有缓解,并且年纪超过50岁,要及时就医,排除PAD问题。如果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淋巴水肿,或深静脉血栓时,同样需要及时就医。
吕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17日 1544 0 0 -
血液透析患者上肢肿胀
陈俊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1月05日 285 0 0 -
从“症状”认识周围血管疾病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周围血管疾病,也不知道医院还有周围血管科,还有病人曾经闹出在医院周围找血管科的笑话。 周围血管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是除心、脑血管病以外的动脉、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但多数周围血管疾病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明显,一旦症状典型,则已进入中后期,致残,甚至致死。为了宣传周围血管病防治知识,提高周围血管病预防保健理念,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定于每年的4-16日和10-16日为“周围血管病义诊宣传日”。 让我们一起了解身体出现了哪些异常表现,考虑是周围血管的病变。 皮肤颜色、温度异常 (1)四肢末端出现苍白、紫绀、瘀斑、潮红等皮色改变,局部温度以凉为主,提示动脉缺血,多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证、糖尿病血管病变、雷诺氏病等。不同颜色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2)皮肤色红、紫红、褐色斑片、红斑,考虑血液回流受阻,静脉瘀血;静脉、淋巴管炎症反应;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多见于血栓性浅静脉炎,淋巴管炎,淤积性皮炎,红斑肢痛症等。 肿胀 (1)肢体肿胀,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和淋巴回流障碍所引起。多见于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淋巴水肿、丹毒等。 (2)局部肿胀,伴有结节、索条、紫癜,常见于血管炎性疾病,下肢多见。如血栓性浅静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疼痛 疼痛是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症状,以下肢疼痛最多。 (1)间歇性跛行:表现为病人在以一定的速度行走一定距离后,下肢某个部位出现酸胀感及抽痛,被迫停下,休息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2)静息痛: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夜间为甚,病人常抱膝而坐以缓解疼痛。 动脉搏动及血压 肢体动脉搏动、血压变化也提示血管缺血情况。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证、糖尿病血管病变可引起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大动脉炎可引起上肢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肾动脉狭窄可引起持续性的高血压。锁骨下动脉闭塞可引起双侧脉压差增大。 溃疡、坏疽 肢体久不愈合的溃疡和坏疽也多与血管疾病有关。 溃疡 (1)缺血性溃疡:是动脉病变引起的,由于动脉闭塞影响皮肤血液循环,以至组织缺氧而形成溃疡。 (2)郁滞性溃疡:多由静脉病变引起,常见下肢静脉曲张和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局部郁滞性缺氧,发生于小腿下1/3,伴有色素沉着,瘀积性皮炎。 坏疽 坏疽常提示严重缺血,由指、趾端开始,干性坏疽为主,糖尿病性坏疽多呈湿性坏疽。 此外,如果出现腹痛、头晕、呼吸困难、脑缺血、黑朦、视野缺失等临床表现,也要考虑是否由周围血管疾病引起。
韩颐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10月21日 1683 0 1
周围血管病相关科普号
李勇辉医生的科普号
李勇辉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血管外科
23粉丝3.8万阅读
岳剑宁医生的科普号
岳剑宁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疼痛科
1万粉丝88.7万阅读
陈朝晖医生的科普号
陈朝晖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周围血管科
128粉丝6.1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秦红松 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周围血管病科
静脉曲张 5票
动脉硬化闭塞症 2票
下肢静脉血栓 2票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静脉曲张、下肢慢性溃疡、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介入支架的再狭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脉管炎、血管炎、雷诺综合征、大动脉炎、丹毒、淋巴水肿、血管炎等血管疾病,以及疖,痈,疮面,皮炎,痤疮,蛇串疮,湿疮等外科,皮肤科疾病。擅长中医中药内服外用技术治疗各种血管疾病及外科疾病,以及中医全科调理干预。 -
推荐热度4.9郭建明 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血管外科
动脉硬化闭塞症 41票
糖尿病足 11票
下肢静脉血栓 11票
擅长:1,擅长糖尿病足血管手术; 2,擅长重度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3,主髂动脉闭塞,包括平肾或近肾复杂腹主动脉合并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治疗。 4,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的治疗。 -
推荐热度4.8罗明尧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 血管中心一病区
腹主动脉瘤 2票
颈动脉狭窄 2票
动脉疾病 2票
擅长:各类血管疾病:1.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缩窄等;2.颈部动脉疾病,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疾病等;3.四肢动脉疾病,包括狭窄闭塞、动脉瘤、破裂出血等;4.腹部分支动脉疾病,包括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腹腔干动脉疾病等;5.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6.马凡综合征的基因检测及生活方式、优生优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