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家明
张家明 主任医师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2006人已读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疝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高位结扎疝囊和修补缺损的腹壁。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腹壁自身的肌肉作为修补材料,由于这种术式设计上的缺陷,导致术后出现张力性疼痛、病情恢复慢、并发症多和复发率高等缺点。其术后复发率高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联合肌腱同腹股沟韧带的缝合是两种不同解剖结构组织的缝合,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愈合;将上述两种不同解剖平面的组织强行缝合,必将导致错位对合,张力过大;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均为在腹股沟原有缺损的邻近组织上修补,本身修补组织的抗压力就差,故修复后局部组织抗腹压的张力也较差;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大,腹股沟区各肌肉腱膜、筋膜的胶原合成及转换存在遗传性或后天性的缺陷,致使局部腹横筋膜脆弱,不能抵抗腹腔内压力。因此手术修补的成功也不能有效阻止局部抗力的减弱,导疝的复发。

1989年,Lichtenstein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新概念。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符合生理解剖结构而被推广.有关文献报告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小于1%-2%。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的结果表明,其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缺点是部分患者局部有硬块感,有时会有局部组织反应,严重者需取出补片。另外从微创角度上尚有不足之处,因为仍需大切口和分离组织,使精索移位。

补片的成功应用也使人们开始考虑利用腹腔镜行疝修补术的可行性。McKernan等报道了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主要有2种术式: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经腹膜外途径补片植入术(TEP)。这2种术式技术操作合理,早期复发率低,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腹腔镜疝修补术方法。与传统疝修补术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优越性:①伤口美观,损伤少;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使用镇痛剂少;在不增加切口及延长切口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处理两侧和进行腹腔其他脏器的探查;以发现隐匿疝和股疝的优点并发症低,因腹腔镜手术不需要分离破坏病周围组织,故不会引起阴囊水肿,也极少引起尿储留;无需分离精索和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对于复发不需要解剖原疤痕组织,避免损伤腹股沟区的解剖;完全符合无张力修补的原则。缺点:全麻、价格较贵。

据临床研究调查经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5%8%[1],远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的15%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已成为一种治疗趋势为人们肯定接受。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手术步骤:

1,麻醉选择

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患者体位及手术人员站位

患者取仰卧位,术中根据手术操作调整为头低脚高,术者及扶镜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显示器至于患者脚侧。

3,进入腹腔后,不盲目操作,先观察解剖关系,明确诊断(即分清疝的种类)及疝环口大小,根据疝环口大小裁制补片大小,如有其他,先分离其他,充分显露手术野。

测量内环口大小:在腹腔内找到内环口,用分离钳估量内环口大小以确定补片大小,通常选用250px×375px大小的补片,根据内环口大小略加修剪。

分离腹膜:TEP于脐下缘正中的皮肤切口切开腹直肌间的正中间隙,牵拉开腹直肌,显露腹直肌后鞘,从腹直肌后鞘与腹膜间的平面用手指进行分离,分离过程动作轻柔,避免进入正确解剖层次,引起不必要的出血影响手术进程,分离出耻骨后间隙、及腹股沟后间隙,再将10mm套管针放入并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造成375px×375px的腹膜外气腹状态,耻骨联合上方和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置入两个5mmtrocar。继续分离至内环口处,游离疝囊,使疝囊与精索完全分开,如疝囊过大,于疝囊颈部切断,腹膜前间隙分离范围上至弓状下缘上50px,下至Cooper韧带,内至耻骨联合内侧,外至髂前上棘。完全显露耻骨结节、联合肌腱、Cooper韧带、髂耻束等,置入剪口补片。TAPP在腹腔内于疝环上100px弧形切剪开腹膜,内侧不超过脐内侧韧带,避免损伤膀胱,分离出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分离的范围内侧为耻骨联合,外至腰大肌和髂前上棘,上至联合肌腱上至少275px,内下方至耻骨梳韧带,外下方至精索(需将疝囊与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充分游离,避免补片覆盖在疝囊上引起复发)。完全显露耻骨结节、联合肌腱、Cooper韧带、髂耻束等,游离腹壁下动脉、精索,置入剪口补片,完全覆盖疝环、直疝三角、股环,固定补片。

植入固定补片:在腹腔腹股沟镜修补术中,补片要同时覆盖斜疝、直疝、股疝的易发部位既整个肌耻骨孔,并与周围的肌性和(或)骨性组织重叠固定,可避免复发。补片过小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补片植入后会缩小原补片的20%以上[2],故补片必须大于缺损边缘3125px,补片不会因皱缩而暴露缺损引起复发。TEP补片放置以内环处为中心,确认补片放置平整,无卷曲,内侧越过中线,外侧覆盖内环和精索至腰大肌表面,上方要覆盖直疝三角,下方进入耻骨后间隙,补片完全覆盖患侧肌耻骨孔,在腹腔镜直视下缓慢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由下往上逐次退出trocar,腹膜自然复位压迫固定补片。TAPP补片完全覆盖内环、直疝三角、股环,用可吸收线在补片周围间断缝合810针固定于组织上或用螺旋钉钉合。

关闭腹膜:TAPP组:用可吸收线连续或间断缝合腹膜瓣将补片覆盖。

关闭切口:TAPP组、TEP组均为皮内缝合。

讨论

TAPPTEP通过解剖可以清楚地显示腹壁下动脉内侧三角、腹股沟管内环口和股管,本组采用250px×375px大小补片已能完全覆盖这些容易产生疝的薄弱区域,充分体现了无张力原则。两种腹腔镜术式更适合年龄大、并发症多、手术耐受能力差的患者。TAPP通过腹腔进入腹膜前间隙,解剖标志易辨认,手术操作空间也很开阔,但有腹腔其他的可能;TEP不进入腹腔而进入腹膜外间隙,但可能造成腹膜穿孔,且解剖辨认有难度,不易发现隐匿性疝和对侧疝。TAPP优点在于:既能达到疝修补的目的,又能避免修补网片与腹腔脏器的直接接触,因而更接近完美的解剖结构。操作空间大,解剖清楚,易掌握,适合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经分离后可显露直疝、斜疝和股疝间隙。疗效确切,疝补片置入后易于组织生长,且网片在腹腔沟管后壁,网片内组织进入生长其他后,形成坚固的腹股沟管后壁,有效防止疝复发。

总之,随着腔镜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补片材料的更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股沟疝病人将普遍应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

[1]EdwardsCC,BaileyRw.Laparoscopicherniarepairthelearning.curve.SurglaparoscEndoscperutanTech,2000,10:149-153.

2]陈焕伟,甄作钧,苏树英,.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176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41-843.

3]汤治平,叶宁,陈建安,.TAPP26例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1,6:100-101.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腹部外科,2004,1:63.

5]马颂章.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一些问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7-68.

6]王存川,乔巨峰,李谦,.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88-90.

7CollaborationEH.Laparosopiccomparedwithopenmethodsofgroinherniarepair:systematicreviewofrandomizedcontrollettrals.BrJSurg,2000,9:860-867.

8]郑民华,李健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若干问题探讨.腹部外科,2004,1:11-12.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1035.[PubMed](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1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9] 李健文,郑民华,臧潞,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分析.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7(6):431-433.[10] 向国安,陈开运,王汉宁,等.脐正中襞覆盖网片法腹腔内置片修补腹股沟疝105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50-1051.

[11] 李鹏胜,向国安,陈开运,等.改良腹腔镜腹腔内置片联合海诺特治疗老年腹股沟多发疝(附50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12(5):394-395.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家明
张家明 主任医师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肝胆胰脾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