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内镜微创技术保胆治疗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胆囊良性息肉是临床常见的胆囊良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成年人胆囊结石总患病率已达 10%~20%。胆囊息肉在我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
胆囊切除术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逐渐普及,胆囊切除的指征不断扩大,而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生理功能的缺失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国多名院士发言要求重视胆囊功能,主张个体化治疗。著名胆道专家张宝善教授提出了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新概念,即微创手术打开胆囊,内镜下取净胆囊内结石,缝合并保留了胆囊。新式保胆取石手术的特点是十分安全,此种手术无严重合并症。
什么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指原发于胆囊内的结石,可有右上腹部不适、胀痛,严重者可有胆绞痛,进油腻食物后加重。
为什么会产生胆囊结石?
1、肝硬化,胆道感染等一些疾病会造成胆囊结石;
2、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的家族性;
3、饮食不规律,长期禁食,造成胆汁淤积、变浓稠,容易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
长期刺激诱发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癌发生。
胆囊结石——需做什么检查?
1、常规的B超就能确诊;
2、核磁共振(MRI)看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做CT看是否合胰腺炎、肿瘤;
3、如果怀疑胆囊结石进入胆管,可以选择做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如何治疗胆囊结石?
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内镜微创保胆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新技术,它可以保留胆囊功能,保留人体的正常器官,减少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慢性疼痛,减少胆道损伤的可能。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
1.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性胆源性腹痛;
2.胆嚢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相关性腹胀、腹泻;
3.残余小胆嚢和残余胆嚢结石;
4.胆嚢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
5.欧洲临床医学研究,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发病率提高。
哪些人适合保留胆囊?
1.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
2.胆囊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收缩功能:口服胆囊造影或脂餐后B超提示:胆囊收缩达1/3以上。
3. 胆囊不能过大或过小,胆囊长径在6-8cm之间,囊内不能有分隔。
4. 上腹部最好没有开腹手术史、穿孔等急性炎症史。
5. B超下:胆囊胆汁内透声良好 、胆囊粘膜光滑、胆囊壁在3~4mm以内,结石为单个或多个(泥沙样结石除外),形态规整,结石可随体外的改变而移动。
6.胆囊息肉大于5mm,考虑行内镜微创保胆手术。
哪些人不适合保留胆囊?
1.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胆囊腔消失,合并胆总管结石者。
2、胆囊管内结石无法取出,预计术后仍无法取出者。
3.胆囊壁厚大于5mm;
4.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或伴胆囊穿孔;
5.胆囊可疑恶变的病人。
6.Mirizz综合症。
内镜微创保胆原则
1.取净结石(息肉);
2.正确处理胆囊壁病变;
3.保证胆囊管通畅。
腹腔镜微创技术保胆手术步骤
1.建立气腹;三孔法或者四孔法
2.显露胆囊,胆囊底部开开口;
3.胆道镜探查,取出结石或息肉;
4.缝闭胆囊开口。
保留胆囊术后注意事项?
1、口服中药胆宁片或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至少6个月,可有效降低胆囊结石复发率,胆宁片有利于术后胆囊炎症水肿的消退及胆囊功能恢复;
2、定期复查胆囊超声,必要时行MRCP、胆囊收缩功能测定等。
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饮水,低脂饮食,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限制糖的摄入;
2.选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及香菇、木耳等;
3.禁忌暴饮暴食,要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和强烈调味品,如辣椒、酒、咖啡等;少食油煎油炸及产气食物,如牛奶、洋葱、蒜苗、黄豆等;
4.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脑等内脏、蟹黄、蛋黄等食物。
本文是张家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