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说“腰椎不稳”
现在很多人因为腰腿疼痛去医院,经过一些影像检查,被医生确定为“腰椎不稳”。甚至以此为理由手术,将腰椎骨融合,造成以后的生活不便和痛苦。
这就提出了几个问题,首先腰椎需不需要稳定;其次腰椎的稳定是怎样来的;腰椎稳定了会有哪些恶果。
腰椎是指脊柱在腰段排列在一起的椎骨。这些椎骨在直立时支撑和传递上半身的体重。
形态上腰椎骨和其它的脊椎骨一样,由前面的圆柱状椎骨体,两侧的横突,从椎骨体两侧后方向后延伸的椎弓根,椎弓根向上下伸出关节突,椎弓根相互聚拢形成的椎板,以及聚合后向后伸出的棘突组成。
腰椎骨与脊椎其它椎骨的不同点在于,椎骨体是承接体重的,体重从头到腰逐渐增加,所以腰椎骨体比其它脊椎骨体要大。腰部能做前后左右的弯曲,前后的弯曲比左右范围大,腰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由朝向前后(冠状面)逐渐转向朝内外(矢状)。以便适应腰部的弯曲。
腰椎骨之间,前面椎体由椎间盘连接。椎间盘是由致密的纤维韧带组成。后面由上下关节突连接。上关节突的关节面向内,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外,上方椎骨的下关节突与下方椎骨的上关节相互对合。对合的骨关节突由致密的关节突囊包裹,防止关节脱离。没有相当大的暴力,关节突不会分离。这个结构相当结实,吃过动物椎骨的人都知道,如果不煮烂,很难咬开这种关节,只能用刀一点点切割。之所以说这个题外话,是要引起注意椎骨间连接的结实程度。腰椎关节突在腰部弯曲时,有微动的关节面滑移,限制腰椎大幅度的前后左右活动。前面腰椎骨体间的连接,相当于两个木块之间有个弹簧席梦思垫子。这个垫子不仅紧密连接腰椎骨体,还可以缓冲行走、跑跳的体重对椎骨体的冲击。
看了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腰椎是多个硬体的连接体。腰椎乃至整个脊柱,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就是一条可以晃动的硬鞭。如果把整个腰椎变成一个硬体,还能晃动么?一个始终需要晃动的物体,能强制它不晃动么?如果不让它晃动了,还是它么?还能有晃动的功能么?这些道理,不言自明。
说这些就是想说明,腰椎不稳定是正常,稳定是不正常。除了骨折需要暂时稳定之外,所有追求稳定的治疗都是错的。都对人体不利。
腰椎是不是不需要稳定呢,不是。腰椎在很多时候也需要稳定。如何让腰椎稳定呢?靠腰椎周围的肌肉。
腰椎两侧有腰大肌,这个肌肉长在每个腰椎骨的横突前面,在腰椎两侧向下聚拢后,与髂肌一起长在大腿骨的内侧。腰大肌时收缩可以屈髋或抬大腿。腰椎后两侧有骶棘肌,分长短两种。长的起于骨盆后面,向上附着在横突后面和棘突两侧。短的起于下面的棘突和横突,附着在上面的横突后面和棘突上。骶棘肌收缩时可以侧向弯腰,后仰和让脊柱纵向扭转。
在大脑控制下,肌肉有的收缩,有的被拉长,通过肌肉间对抗力量大小的改变,来改变身体的形态,腰椎骨可以弯曲或挺直,做出不同的姿势。在每一种姿势下,腰椎都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
从上面内容可以知道,腰椎和身体其它有关节的部位一样,它的稳定是它周围肌肉相互牵拉的结果。是一种相对的稳定。在没有外来暴力和骨感染破坏的情况下,骨排列的任何形态异常,都和腰椎骨周围肌肉的异常有关,和腰椎骨自身无关。
腰椎绝对稳定后有哪些后果呢?
一,部分融合导致腰椎活动度减小,增加了融合处上下没有融合的骨关节和周围肌肉的负担。更容易产生疼痛。
二,融合处不能活动,其周围的肌肉力量减弱或萎缩。由于不再有正常情况下的张力(紧张度),局部有无力或空虚感。
三,椎体间融合植入体的存在,有时可以增加上下椎体间的距离,导致椎体后关节囊牵拉,使关节囊周围产生炎性水肿,波及肌肉,可以产生坠压感和肿胀感。
四,对于体质敏感的人,固定物的排异反应,也是一种刺激。
脊柱的稳定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绝对稳定,一种是相对稳定。绝对稳定是椎骨间没有任何位置移动,比如全脊柱融合或部分脊柱的融合或固定部分。相对稳定是椎骨间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比如弯腰、两个椎体之间的水平位移等。因此绝对稳定是病态,相对稳定是常态,是生理需要。
医生的治疗如果追求腰椎绝对稳定,就是在制造病态。
本文系周孟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周孟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