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说膝关节的疼痛原因和治疗
很多人认为年轻人除了外伤,不会有膝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都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其实不然,从开始学习走路开始,膝关节疼痛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
膝关节的大致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和胫骨以及周围的软组织组成。两个骨之间有韧带和肌肉相连接。
韧带有两个骨之间的交叉韧带和两个骨两侧的副韧带。这些韧带仅是起连接和固定的作用。和骨一样,韧带中间没有神经,所以它们即使断了,也不会有疼痛的感觉。
两个骨周围的肌肉有四部分。正前面有股四头肌和连着髌骨的腱。它负责伸直膝关节。正后面有腓肠肌和腘肌。它俩负责限制膝关节折向前面。后面的两侧是腘绳肌腱。腘绳肌腱分为外侧的股二头肌腱和内侧的半腱肌和半膜肌腱。后面内外侧的肌腱分别长在小腿骨上端(不是上段)靠后的两侧。它们负责弯腿,同时也有前述腓肠肌和腘肌的作用(限制膝前弯)。腘绳肌腱在腿弯曲到九十度或更多时,可以用手摸到。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膝关节可以向后弯曲而不能向前弯曲了。
在这些肌腱之间还有起固定肌腱的关节囊和筋膜。它们包裹膝关节,同时还保持肌腱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改变。如果试图改变肌腱位置,就是膝软组织损伤。
关节里面骨与骨之间还有软骨形成的垫片叫半月板,这个垫片在膝关节活动时,可以轻微移动,随时衬垫在股骨和胫骨之间。两个骨的表面也分别包衬有软骨,小孩子骨包衬的软骨厚,老年人的比较薄。为什么不一样,后面有说明。
膝关节的活动与疼痛
膝关节的作用是通过弯曲和伸直活动,移动和支撑身体。膝关节伸直或弯曲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通过大脑协商、调解的结果。前后两组肌肉互相牵制地保持膝关节的活动。伸直膝不动时,膝关节处最卖力的是股四头肌,弯曲膝关节时,最卖力的是腘绳肌。身体移动时(行走、跳跃、奔跑),是膝关节前后肌肉交替工作的结果。
由于两脚并拢的宽度小于骨盆的宽度,因此人站立的时候,两条腿是斜着支撑身体。单足站立也是如此。这导致了股骨下端的外侧髁受压时间比内侧多,因此个头比内侧小。内侧的腘绳肌需保持比外侧更多或更大的力量才能平衡。行走时单足直立的瞬间,身体向一侧晃动,内侧肌腱受到的牵拉力比外侧大,多次重复,容易出现疲劳性损伤。这是膝关节内侧疼痛的人比膝外侧疼痛多的原因。
人行走或跑跳时,要靠膝关节弯曲克服体重对地面的压力来完成。由于腘绳肌腱都长在小腿的上端,因此腘绳肌必须产生比小腿下端大很多倍的力量才能使身体移动。这种费力的动作做得多了,肌腱鞘和肌腱反复摩擦,会产生疲劳性损伤。由于膝关节两侧的肌腱力量不完全一致,所以会先在膝一侧出现疼痛。行走后多出现在内侧,跑跳多出现在外侧。
蹦跳或跑步以及行走,膝关节都有伸直的阶段,这部分是由股四头肌收缩并牵拉股四头肌腱完成的。髌骨连接着股四头肌腱和髌腱,在骨与腱的连接处比较薄弱,容易出现损伤。另外,在屈膝伸直的过程中,髌骨受牵拉挤向股骨,挤压次数多了,髌骨受伤出现水肿,水肿波及到髌骨前的软组织。腱和髌骨的损伤水肿是膝关节前面疼痛的原因。
腿登高的动作是先轻松屈膝,继而腘绳肌补充用力,然后股四头肌用力伸膝使身体上移的动作。下楼从膝伸直到腘绳肌收缩导致屈膝,牵拉膝前股四头肌腱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复的多了会出现膝前和两侧的损伤,前面和两侧的损伤不一定同时出现,所以会出现膝前面或侧面某一位置的疼痛。
膝关节反复伸直,对膝后的肌肉反复牵拉,造成损伤,是膝后疼痛的原因。
由于疼痛的出现,导致膝关节活动减少,在一个部位出现疼痛后,其它部位很少再出现损伤,损伤的地方继续活动,往往力有不及,会加重损伤的程度。因此疼痛总是局限在膝关节的某一处。
膝关节里的液体
通常膝关节里的液体有两个主要来源。
正常情况下主要来自关节软骨,来自骨面衬垫的软骨和半月板。软骨是胚胎期的遗留,出生后用一点少一点,不会再生。骨与骨之间的挤压,导致软骨面受伤坏死液化。液化的软骨就是关节液。软骨也越用越薄,很多人最后软骨消失,直接裸露出骨。这就是前面说的“小孩骨包衬的软骨厚,老年人的比较薄”的原因。
不正常的关节液来自膝关节囊的滑膜。当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因损伤而肿胀时,关节囊静脉受压,回流困难。血液中的水分和其它有形成分渗出到滑膜外,聚积在关节腔里。这是为什么正常的关节液里没有白细胞,而炎症期的关节液里有的原因。
身体的血管都是由粗到细。越细的地方越像袜筒,布满网眼。在感冒或细菌感染血液等全身发热的生病情况下,血管的网眼变大,更容易挤出一些个头小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的活动,即使活动量不如正常的时候大,也有可能导致膝关节周围损伤,关节积液。比如上感、扁桃腺炎等。
关节损伤后能感觉到哪些不舒服(所谓症状)
这些不舒服可以先后都出现在同一人身上。膝关节弯曲酸困无力是最先出现,往往表现出疲累感。随之一两天或几天后出现的是疼痛。最初的疼痛是膝关节不活动不疼,在伸直或站立的过程中才出现,以后逐渐加重,经常站立后不能立即行走,但随着活动距离增加可以感觉疼痛减轻,这期间行走时经常出现腿软想跪的感觉。出现这些情况如果仍坚持活动,则会伴有骨的损伤。到那时即使不活动也会有持续的疼痛。
膝关节疼痛与膝关节骨的关系
膝关节的损伤,包括骨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前面说过,骨组织中没有神经,即使骨有伤,也不会感觉疼痛。所以膝关节疼痛与骨无直接关系。
经常有人说道的“骨质增生”、“骨刺”,是骨损伤后骨“边缘”自我修复的骨瘢痕。所谓“骨刺”是一道骨棱,不是真的“刺”,用手触摸很光滑。所谓“骨刺”,是不会看片子的大夫或骗子的说法。现实生活中,从侧面看边缘窄的棱都像“刺”。
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骨头的形态不会变化,关节的疼痛却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没有。这样的疼痛只有傻子才会认为与骨有关。很多医院(不论医院大小)的大夫正是这样的傻子。所以完全相信大夫并不靠谱。
膝关节疼痛的治疗
看完前面的内容,也就知道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方法了。
膝关节的治疗很简单,简单的不能相信:在膝关节的疼痛期停止有疼痛关节的活动就是治疗。不需要任何药物,停止活动就是最好的治疗。如果因肿胀,不活动也有疼痛(注意这一点,强调的是“不活动也有疼痛”),可以在疼痛部位做持续冷敷,一直到不活动时没有疼痛(永远都是冷敷)。
除此以外的其它任何方法,都是折腾已经受伤的膝关节。只能让膝关节疼痛来的更猛烈。至于为什么,请见我的《漫谈损伤后的休养》。以及《为什么受伤不能用传统方法》。
膝关节疼痛与骨无关,为什么有的人需要在骨面换人工关节?前面说过,膝关节包括骨的损伤,仅是疼痛和骨无直接关系。损伤后的骨会压缩结成瘢痕,使骨的长度减少。肌肉必须保持一定的牵拉长度才能有效收缩。骨的缩短导致肌肉长度不够,松弛的肌肉收缩时会更费力。更容易损伤。这是骨的长度减少变形后膝关节持续疼痛的原因。更换膝关节面能减轻疼痛的原因是重新保持了骨的生理长度和肌肉的紧张度。如果膝关节置换后,骨的长度没有恢复到生理要求(过长或不足),术后活动仍然会有疼痛(这是除外关节松动和感染后的疼痛原因)。
膝关节疼痛治疗的忌讳
忌用膏药、按摩、跌打类药酒涂抹、喷剂、理疗(热疗)、封闭、拔火罐、针灸、小针刀等。会加重疼痛和延长疼痛时间。
前述内容总结
1膝关节疼痛会出现在任何年龄。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2所有的膝关节疼痛,都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筋膜、腱鞘等)的损伤直接有关。与膝关节骨无关。
3活动量超过一定范围,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必然损伤。若不想损伤,必须保持活动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范围的最大限度是“疲累感”。
4所有损伤后的膝关节疼痛都能自愈,自愈的前提是能停止膝关节活动一段时间。做不到停止活动的,不可能好。
5膝关节疼痛的治疗如果犯忌讳,会持续很长时间。
膝关节疼痛的恢复时间,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如果仅是酸困,一般保持房间内活动半个月即可自愈。不要想有“尽快痊愈的办法”,那只是个幻想,仅存在于神话或童话故事中。生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相对固定的时间,没有任何药物能缩短这个时间。人们生产的号称能治伤的药物(不论中西药)都是仅有止痛作用的止痛药。止痛药仅能欺骗损伤人的大脑,不能欺骗损伤的膝关节。人们在止痛药的遮掩下让膝关节带伤活动,会使膝损伤延迟愈合,导致膝疼痛时间延长。
本文系周孟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周孟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