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固性失眠的原因和治疗
失眠的分类中顽固性失眠是一种常见病,顽固性失眠是指长时间睡眠不好,并且通过睡眠药物、针灸、中医中药治疗、普通心理治疗仍然不能解决的失眠,与继发性失眠相比,它的治疗难度会更大。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以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顽固性失眠形成一般由易感因素,加上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共同形成。
易感因素:通常只是个体先天心理性格因素,这样的人性格过度忧虑、过度思虑、容易焦虑紧张、或者说是焦虑特质。他们对生活中小事大事会有较高的生理唤醒,身体紧张、想很多、担忧很多,遇事经常需要提前做准备,过度准备,害怕失败和出错,会夸大做事不完美的后果,对自身应对能力自信不足。这类人对事情的情绪反应比普通人通常要更多焦虑或抑郁。单纯有易感因素的人未必会出现失眠,他们的失眠发生通常是在人生某个时期遇到个突发状况,然后开始出现失眠。这个够促进失眠发生的突发状况称为诱发因素
诱发因素:指在易感因素能够促进失眠发生的条件因素。比如躯体出现疾病、睡眠环境改变(噪音、光)、发生明显刺激个体神经的心理事件(比如要演讲、考试、家庭变故、亲人出事、发生人际矛盾纠纷、事业转变)等。易感因素加上诱发因素,个体可能会出现失眠,但是会随着诱发因素消除,失眠也解除。
维持因素:为了应付短暂性失眠,获得更多的睡眠而采取的各种不良应对策略。包括提早上床、延迟起床时间,白天打盹,午睡来补充夜里缺失的睡眠。
形成顽固性失眠患者通常是被维持因素给强化和维持下来。
比如我的一个15岁来访者本身性格容易焦虑、自卑(易感因素),在初二发生身体疾病,自身免疫性肾炎(诱发因素),睡眠质量改变,他夜里由于身体疼痛难以入睡,通常夜里三五点才睡,白天该起床的时候,父母心疼他正长身体睡眠不足影响长身高,让他晚起床,跟学校老师请假不用去学校来补充睡眠。他就经常中午12点或一两点才起床。时间久了之后,他的睡眠作息就被改变了。他来治疗之前都是晚上11点就躺床上,然后在床上醒睡着到夜里三五点才能入睡。虽然来访者父母带他看精神科医生,也吃了不少种类的睡眠药,地西泮,阿普坐落,右佐匹克隆(这个药号称最大优势就是让病人快速入睡),但是睡眠状况并未改善。因为来访者长期失眠已经将自己和床建立一个条件联系或条件反射,即“我躺在床上就是无法入睡”,同时也极大耗损他的睡眠自我信心“我没有能力让自己入睡”,而且还对床产生了预期性焦虑“床对我而言实在太痛苦了,他不能让我得到休息”,他一躺到床上就焦虑。这个来访者吃药后刚开始几天有效,一次偶然家里睡眠药物吃完后,他当天很担心今晚没有药物我怎么睡得着,结果真的睡不着,之后他慢慢又开始担心起没有药物自己会无法入睡,有段时间对药物有心理依赖,慢慢发展为有药物也睡不着,而且吃了药物次日药物副作用(过度镇静、次日还是困,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思维灵活性)让他白天起的更晚,白天睡得更多,夜里更晚入睡,如此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这类顽固性失眠患者,诱发因素很容易去除,治疗比较要注意的是去解决维持因素,消除预期性焦虑,对床产生的不良条件反射,曾强睡眠效率和睡眠自信心。
目前比较有用的方法是睡眠的正念认知疗法。该疗法主要内容是:
认知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睡眠限制:
睡眠日记:
正念
目前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道,正念认知治疗八周后并且睡眠入睡情况,维持睡眠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减少对药物的依赖,而且不容易复发。如需了解正念认知,可以咨询笔者,或者欢迎阅读笔者后续文章“失眠障碍的正念认知疗法实操。”
本文是董江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