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恐惧症——控制不住余光,总是去关注身边的对象
余光恐惧症又称为余光强迫症。余光强迫症---是个体在注视某人或者某物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在看旁边的人或者物,而且注意力总是被余光所看见的旁边的人或者物体所吸引,无法自由地移动自己的目光,或者移动目光感觉很吃力,让人感觉很焦虑和难受,非常的不自在。
如果这种行为和焦虑情绪影响了你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成为一种严重的问题――余光恐惧症就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基本特点是:害怕自己的余光,害怕自己的余光被周围(旁边)的人或者物体吸引,无法自由移动自己的目光,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当下要做的事情上,比如手头的工作,听老师讲课,看书做作业,沟通交流时注视说话的人以示你在倾听等。
在焦虑或者恐惧情绪出现时,伴随有典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如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大脑一片空白,浑身紧张等,使个体痛苦又难以忍受。为了避免余光带来的痛苦,很多人会出现回避行为,比如低头不看对方,转移自己的视线,不去正面注视对方等,而这将进一步妨碍个体的社会功能。
余光恐惧的分类
1.对人的余光恐惧
对于余光恐惧症患者而言,不管在什么时候,但凡余光内出现其他人或者发生了什么事,就容易出现被吸吸引注意力的情况,他们没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该注意的地方。他们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状态,摆脱余光的困扰,但是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却始终都无法控制住自己,他们的内心会因此而倍感压力。当情况严重时,他们会陷入一种僵硬的状态,无法挪动自己的视线,并且越是想要挪动,越是觉得痛苦难忍。
2.对他人敏感部位的余光恐惧
有一些余光恐惧症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余光总会不由自主地注意他人(尤其是异性)的敏感部位上,甚至会泛化到同性的敏感部位。他们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这种余光行为有误解,所以会格外地紧张不安;他们也担心余光会被别人发现,给别人造成困扰。一方面他们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刻意去避免这种做法。长此以往,可能会连正常的社交都无法接受。所他们可能会做一些动作来发防范担心发生,用力闭上眼睛,让余光里的内容消失;低下头,尽可能不看别人。
3.对物的余光恐惧
在某些时候,有些人一旦余光注意到某些东西,就会难以移动,比如在看书的时候余光注意到身边的物体,比如同桌抖动的腿,桌上的文具,甚至是一个小黑点,余光里的任何事情都会令他心烦意乱,以至于无法继续做事。为此,他可能在做事或者学习之前将桌面清理干净,或者用帽子遮挡自己的视线。患有该余光恐惧的人十分担忧自己的余光影响别人或者影响自己工作学习的效率,因此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恐惧、焦躁,急于挪开目光的行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都很难扭转自己的目光,而看在别人眼里,他们的表现就是眼神闪烁、畏畏缩缩。
4.阅读时的余光恐惧
有的人在阅读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余光恐惧,他们的余光常常被书本之外的其他东西吸引。他们想要控制住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回书本上,却无论怎样都难以实现,于是学习效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状态,迫切希望现状能得到改变,但是又常常无法实现,这样的强烈落差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
病因:
余光恐惧症的来源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能包括了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人格因素、遗传因素等。由于这种症状的长期性,患者的正常交流沟通状态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持续的焦虑紧张,又会加剧这种影响,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病好发于自我评价太低的人、生性敏感者、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性格内向的人。
余光恐惧症的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是单纯对人或物感到恐惧,随着病情的加剧,患者会被自己的余光分散注意力,控制不住自己不去看别的人或物,进而让他们产生一系列如紧张、焦虑等的感受。
余光恐惧症患者很多时候伴有其他强迫症状,他们会关注其他正常的身体生理现象吞咽口水、呼吸、听到噪音、便意(有大小便的感觉)、脑中播放歌曲和音乐。也有可能会关注某种躯体感受:服饰接触身体的感觉、口袋里放东西的感觉,屁股和凳子接触的感觉、某个位置的难受的感觉。也有可能关注躯体的动作,比如:动手、走路、甩臂、塌肩、歪曲的感觉。过度关注身体的定位:比如胳膊与身体是怎样连在一起,舌头是怎么放在嘴巴里。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轻微的对人或物的恐惧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患者用余光在看人或物的时候出现严重焦虑、视线无法转移的情况时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余光恐惧症患者很多时候伴有其他强迫症状,均应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建议药物结合心理治疗。
本文是董江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