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

如何预防和阻断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

1672人已读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3年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 1版)》,对促进我国HB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的落实,减少母婴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围产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妊娠前、妊娠期、分娩和分娩后这一临床时间顺序为主线,在第1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20年版《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一、妊娠前:


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最好由感染科或肝病科医师评估其肝脏的功能和全身状况,明确是否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见表1。

IMG_20200619_213349.jpg

二、妊娠期:


1. 所有孕妇产前需要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HBsAg阳性即为HBV感染,有传染性;HBeAg阳性,传染性强;抗-HBs阳性,有免疫力。


2. 孕妇HBeAg阳性或HBV DNA水平>2×105 kIU/L(即IU/ml):妊娠28~32周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首选替诺福韦酯,密切观察妊娠和分娩结局,分娩当日停药。新生儿及时联合免疫预防,并随访子代,观察有无严重不良事件。


3.孕妇HBeAg阴性或HBV DNA水平≤2×105 kIU/L(即IU/ml):无需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三、分娩:


行剖宫产术分娩不能减少HBV母婴传播。


尽管有研究提出,对高病毒水平孕妇选择行剖宫产术能减少母婴传播;但更多研究显示,行剖宫产术分娩和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行剖宫产术并不降低HBV母婴传播率。因此,本指南不推荐以预防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术。


四、分娩后:


1. 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必注射HBIG。


2. 孕妇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通常无需第2针),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


3. 身体状况不佳的足月儿和早产儿:母亲HBsAg阳性,无论新生儿身体状况如何,务必在出生后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身体稳定后尽早接种乙肝疫苗。


4. 家庭其他成员HBsAg阳性:孕妇抗-HBs阳性,无需特殊处理。孕妇抗-HBs阴性,新生儿接种第2针疫苗前,HBsAg阳性(尤其HBeAg阳性)者避免与新生儿密切接触;如果必须密切接触,新生儿最好注射HBIG;不密切接触时,新生儿不必注射HBIG。


5. 母乳喂养:无论孕妇HBeAg阴性还是阳性,无论新生儿口腔有无损伤,均可母乳喂养。孕妇产后服用抗病毒药物,建议母乳喂养,同时观察对新生儿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6. 新生儿随访:仅需随访HBsAg阳性孕妇的子代,7~12月龄时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若HBsAg和抗-HBs都阴性,尽快再次按“0、1、6 月” 方案接种3针乙肝疫苗。孕妇妊娠期或产后口服抗病毒药物者,需观察对婴儿有无不良影响。


孙普增
孙普增 主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