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浩琛 三甲
唐浩琛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骨科医院 骨科

什么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和相关治疗

2750人已读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RSD)是创伤包括骨折、捩伤后引起的创伤后的局部疼痛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四肢远端骨折后期,主要症状是患者肢体远端组织肿胀疼痛、关节主动功能受限、反射性的末梢血管痉挛及(或)伴有皮肤色泽的变化,后期则皮肤肌肉的萎缩。典型症状是疼痛和血管舒缩紊乱。疼痛与损伤程度不一致,随邻近关节活动而加剧,局部有烧灼感。由于关节周围保护性肌肉痉挛而致关节僵硬。血管舒缩紊乱可使早起皮温升高,水肿,汗毛及指甲生长加快,随之皮温低,多汗,皮肤光滑,汗毛脱落。以致手或足肿胀、僵硬、寒冷,略呈青紫达数月之久。局部出现骨质疏松。因为关节附近肌肉较少,而肌腱、韧带和关节囊较为集中,不具有肌肉那样丰富的血管网,难以对静脉回流起到肌肉泵或静脉泵的作用,外伤后极易引起周围组织内压力增高及神经内膜内压力增高,影响神经的微循环和功能,局部组织微循环异常,骨内胶原和羟基磷灰石溶解加快,破骨细胞活跃,导致骨代谢降低。或因手术损伤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骨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造成骨营养不良,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骨代谢呈负平衡,最终形成骨质疏松同时疼痛使肢体运动受限,加重肢体的肿胀和局部骨质疏松,造成恶性循环 。是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功能的永久性受限。治疗上西方医学以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为主,必要时采用交感神经封闭 (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 ,但疗效不一。

该病发生后常以中医疗法为主,包含推拿、电针、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中医学认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属于“骨萎”“骨痹”范畴,针灸可使气血畅通;可通过针刺而达到疏通气血,通经散瘀止痛,达到“通则不痛”目的;同样可以调整阴阳、沟通表里、疏经通络;

推拿手法可以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内血液循环,损伤的组织可以得到改善和修复,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推拿后对大脑内的一些痛调递质进行调节,以及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内不同水平、不同神经回路间神经元对传人和传出信号的整合产生影响起到镇痛作用 。已故中医骨伤科、“武医”专家郑怀贤教授,在按摩、正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数十个春秋,广学博采,尤其对推拿造诣很高,总结出郑氏按摩基本手法13法及经穴按摩法12法,通过手法推拿可促进萎缩肌肉肌力的恢复,同时也可消除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疲劳感,缓解筋膜肌腱挛缩。对于手腕部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这类软组织创伤后遗症,“郑怀贤教授”认为属虚证、寒证,当用补法及温法。以补其气血,温其经络。施推拿手法时力量宜稍重而深透,时间宜稍长。于损伤局部采用揉、揉捏、搓、抖动、摇晃、按压等手法。并根据局部与循经取穴原则,在穴位上以顺经方向进行按、揉、掐等手法以温通经络,使筋肉得以濡养,从而达到祛痛的目的。郑老还指出:压痛点是伤病的主要矛盾,作为按摩的重点,手法宜稍重,常用提弹、弹拨、捏、拿等手法(常用于旧伤、劳伤)。而在其面上手法轻而柔和,给病人一种舒适感。常用手法如揉、揉捏、搓、摩擦等。从按摩部位讲这叫点、线、面的结合。从按摩的力度来讲这是刚、柔相间。病人易于接受。实施手法后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唐浩琛
唐浩琛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骨科医院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