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玉良
副主任医师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医科
每日一药——香附
1901人已读
香附来源于莎草科植物香附子的干燥根茎。香附子也称为莎草,入药名为香附。其植株揉之有香味,根尤香味浓烈,且椭圆形块茎相附连续而生,古称“根上结子”,故称香附子。古人常用莎草茎做成草鞋或笠蓑。
香附在古代的文献里面很难查到,因他被叫做莎草根,现今药典中才正式规定其为香附。在阅读本草文献时,需注意药物的名称会随历史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比如现在常用的解表药荆芥,在《神农本草经》等古代本草著作中,均以“假苏”名之。在学习和临床中,对一些常用的药物,要注意它名称的变化。
香附最早以莎草根之名栽于《名医别录》,陶弘景说其“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近代医家张山雷说“香附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香附为行气药,作用部位广泛,李时珍说它“上行胸膈,外达皮肤,下走肝肾”,就是说它行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全身很多部位。但是香附主要的功效是以疏肝为主,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有利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所以李时珍又称它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药性平和,寒热病症都可以用,且有广泛的作用部位,所以一般的气滞证、气滞疼痛证、妇女的月经不调等证都可以用香附。总结起来,香附的功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疏肝和调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