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化吸入装置如何选择?雾化时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已作为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不需要宝宝刻意配合治疗,故而适用于任何年龄儿童。同时,雾化吸入疗法,其剂量可灵活调节,疗效确切,使其在儿童,特别是年幼儿、危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时,呈不规则形状的药雾微粒更易进入下呼吸道 肺部细支气管和肺泡。直径1~5 μm的药雾微粒最为适宜。所以要选择适合的雾化吸入装置。一、什么是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或鼻腔)吸入的药物输送装置,通过吸入方式沉积于呼吸道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影响雾化药滴在呼吸道内沉积的因素:雾滴颗粒的大小、雾滴运动形式及气道口径等。由于伯努利原理,液体药物通过压缩空气的动力撞击到挡板,形成气雾。较大雾粒(主体粒子)再循环,而细小雾粒(卫星粒子)被吸入。当吸气时,进气活瓣会打开,加快雾化速度。当呼气时,进气活瓣关闭,出气活瓣打开,减少药物浪费。 二、雾化吸入疗法的特点及作用机制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0.01~10u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um。其中粒径5~10u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u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u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 三、雾化装置的分类: 常见的雾化器包括小容量雾化器(SVN)、加压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 小容量雾化器主要包括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根据接口不同又可将传送方式分为吸嘴、面罩、高流量鼻插管。其中吸嘴的传递效率最好,但无法应用于婴幼儿以及其他不配合的患儿。SVN主要用于危重监护室(ICU)和急诊室,也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差别主要在雾化颗粒尺寸上。 1.1 喷射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也叫射流式雾化,是根据文丘里(Venturi)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空气压缩雾化器雾化颗粒小,平均在5UM以下,雾化的颗粒超细,并且不易碰撞结合,人体吸入舒适,而且能进入支气管、肺部等气管,临床效果极佳。喷射雾化器价格低廉,是惟一可以用于所有需要吸入治疗患儿的吸入器,可与任何类型药物一起使用。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然而,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的疗效,一般需要较大的药物剂量。利用压缩空气或氧气驱动产生喷射气流,通过在其周围产生负压而将液体卷入并粉碎,雾化药液形成微小雾滴进入气流,通过口咬管或面罩被患者吸入。该雾化方法可产生直径1~5 μm的较小雾化颗粒。该雾化方法是临床最常用的雾化方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常用于儿童急性支气管哮喘(哮喘),在提供治疗药物的同时还可以纠正患儿的低氧血症,已成为常规治疗手段。 喷射雾化器缺点:使用需要压缩机、电力支持且噪音大;给药时间长,使患儿依从性降低;过程中有雾化药物的大量损失。 1.2 超声雾化器:释雾量大,安静无噪音,利于湿化气道。雾化时间短,更适合需要大容量吸入时使用。它可以在较为放松的潮气呼吸条件下使用;蒸发较少,故给药剂量更为一致;产生的液滴更小,有利于在肺部沉积。利用高频率超声波震荡将药液雾化形成气溶胶,提供给患者吸入。与喷射雾化相比,超声雾化用药量大,雾化颗粒大小均匀,但直径较大,为5.5~7.0 μm。气雾水粒密度大,可增加气道阻力,可能呼吸道湿化过度致呼吸困难或支气管痉挛。超声雾化难以雾化黏稠溶液;雾化过程中,由于压电晶体产热,气溶胶的温度比喷射式高10~14°C,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破坏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大部分药物最终留存在残留液中,有效的药物微粒输出较低。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合含蛋白质药物的雾化,如激素类药物。也就是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1.3 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高频振动,使药液穿过细小的筛孔而产生药雾的装置,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筛孔的直径决定气溶胶大小(4~8 μm)。振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较少(0.1~0.5ml),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但成本高,筛孔易堵塞,给药速度受雾化器位置影响较大,操作方法对雾化影响效率较大。

四、怎样选择雾化器 1、看雾化颗粒大小:颗粒太大的话无法进入下呼吸道,无法起到治疗效果。2、噪音振动和发热小便携带的。 3、雾化杯:在压缩机满足基本的要求后,雾化杯的质量尤其关键。质量好的看包装说明。 五、雾化吸入注意事项 1. 将雾化器与雾化泵相连接,并检查连接是否紧密,雾化器是否通畅。核对药液后将其注入到雾化器内,接通电源,此时药液成雾状喷出,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状况选择面罩或吸嘴吸入药物。压缩机放在平坦、清洁无尘的平面,避免药物漏出。 2.雾化吸入时需要注意在配制药物或取用药前要彻底清洗双手,用清水将口嘴、面罩和加药部分配件冲洗干净。3、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分钟不应进食。 4、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以有利于药物在终末细支气管的沉降。注意调节弯管角度。对开启使用的雾化器因在生产过程中管腔内残留有异味易诱发喘息发作或不适的,在使用前用空气吹3~5 分钟。 5、年幼儿安静时吸入比哭吵时效果更好,幼儿哭闹时吸气短促,药物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从而影响疗效;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 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雾化治疗。年长儿先慢而深的吸气,使药物微粒随呼吸到达肺的深部,再缓慢呼出,以增加药物在气道和肺内时间,增加疗效。 6、SVN产生的气溶胶通常是冷的或高浓度的,易导致反应性气道痉挛,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以及岀雾情况,防止窒息,勿将气雾喷入眼睛,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部分儿童难把握正确的呼吸节律,很容易由于呼吸过快(换气过度)导致眩晕或恶心,还有在吸入过程中突然想要咳嗽的儿童,可以拿开喷雾器用鼻部轻松呼吸几次,待不适感觉消失后再继续治疗。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 7.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比较,ICS如布地奈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给药方式的特殊性,ICS吸入后沉积在口咽部、喉部可造成局部不良反应,雾化吸入后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小宝贝可用棉签或棉球沾清水擦拭, 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在口腔中残留,可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10分钟后才可以喝奶。对于需要长期吸入大剂量ICS的患者,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骨骼、代谢等情况。 8、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9、及时翻身拍背排痰,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鼓励其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10、在应用射流雾化吸人器时药池的液量要充足,一般用量为3~4 ml,若药物容量不足,可使用生理盐水稀释。注意:药液不要超过喷雾器的最大装药刻度。一般可在5~10 min内输出4 ml的药液。对处于喘息急性发作状态、呼吸困难的患儿,建议使用氧气作为驱动力。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宜为6~8 L/min。 11. 雾化结束先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分离,将空气导管和喷雾器以压缩雾化机分离。 12、药物储藏 按说明书要求储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形状均正常。对一次未用完的雾化药物,建议在4℃冰箱保存;为避免影响药物效价,建议保存时间不超过24 小时。 五、喷雾器的清洗和保存: 1、喷雾器使用完后为防止药物结晶堵塞喷嘴,可加入少量生理盐水或清水雾化数十秒,然后再冲洗喷雾器。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除空气导管外的所有喷雾器配件一起用清水(或温水)冲洗干净,(注意:空气导管不能用水清洗),如空气导管里有凝结水,可以空开机器,用压缩空气将导管内水吹干。将各部件放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干,喷雾器完全干燥后,组装喷雾器放入干净的盒内备用;喷雾器每周可使用洗洁精或医用消毒液浸泡进行一次常规消毒,部分产品的喷雾器可进行高温消毒。将喷雾器组装好,放在无尘处保存。(注意:长期不使用后再次使用或者第一次使用,请先消毒喷雾器)。 2、不同雾化装置雾化器配件更换时间亦不同,需按产品要求执行;家庭中检测雾化器质量的简易方法,可使用清水进行雾化,将喷雾器对准镜子雾化,观察雾化微粒的大小,若呈水滴状,则表明喷雾器阻塞或需要更换喷雾器。
本文是闫东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