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标志物升高=癌症? 这些知识须掌握!
随着环境、生活习惯等的变化,体检的普及,查出肿瘤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了!现如今也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很多人一看见体检表上出现“肿瘤”两个字,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得癌症了”。肿瘤真的就是癌症吗?
1、肿瘤=癌症?
肿瘤是指人体的某部分细胞,在致癌物质、有毒化学品、特殊病毒、放射线等因素的作用下,失去正常细胞基因的调节控制而异常增生,且在局部形成肿块的一种疾病。但它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类,而我们常说的“癌症”则属于恶性肿瘤。
2、无需担心的肿瘤
常见的无需过分担忧的良性肿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①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病发于任何年龄段,是因为肝内血管异常聚集所致,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每隔3-6个月做B超检查。但当血管瘤逐渐增加,大于5厘米时,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此时通常需要做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瘤一般是指乳腺的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常见于20-40岁的女性,一般无自觉症状,大多是在患者自行触摸乳房时发现肿块,且75%是单发性的。若肿块不大,长期无变化或者生长缓慢,一般定期复查即可;若短期内生长较快,且直径>1cm则需要手术治疗。
③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多发生在皮下,但可发生于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一般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恶变的几率很小。若是生长于机体深部,则有病变可能,若脂肪瘤突然增大,或者变得坚硬,可能提示发生了恶变,应尽早切除。
3、如何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①看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的可长得很大,有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动停止生长,甚至渐渐消失;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大,有时短短数月就会致人死亡。
②看对身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扩散、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和阻塞,引起相应的功能障碍;而恶性肿瘤会对身体进行消耗,引起出血、坏死、感染、发热等,且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淋巴管、血管或其他腔道运行到身体各个部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较难根治。
③看与周围细胞的关系
良性肿瘤存在包膜,生长有“自限性”,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能触摸到;而恶性肿瘤生长方式为“浸润性生长”,会对邻近组织造成压挤、侵犯和毁坏,出现病变组织坏死、溃烂和出血!恶性肿瘤常与健康细胞“水乳交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很难完全切除干净。当然,判断是否为良恶性肿瘤,以医生的检查结果为准。
4、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癌症?
除了关于肿瘤的认识误区,在体检中,对于“肿瘤标志物”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肿瘤标志物高了就是癌症?
5、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
肿瘤标志物是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它可以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检测到,只是作为诊断肿瘤的辅助指标。换句话来说,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而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因为,在特殊情况下,如饮酒、进补、服用某些药物、身体炎症等都可能会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甚至超标;另外,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有准确对应的标志物。有些肿瘤,如软组织肉瘤,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记物,也有些肿瘤已经很大了,肿瘤标记物却可能依然显示正常;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