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背疼痛竟是脊柱肿瘤,人工椎体置换助患者挺直脊梁!
专家简介:何飞平,主任医师,现任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及椎间盘诊疗中心主任;湖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会青年编委;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脊柱健康分会副理事长。自2003年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擅长脊柱脊髓损伤、脊柱退行性变、脊柱结核、滑脱、肿瘤以及脊柱畸形等脊柱脊髓疾病的诊治。在微创脊柱外科方面,特别是椎间孔镜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今年55岁的郑先生,一年前,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胸背部疼痛,误以为椎间盘突出,自行保守治疗。近日,症状加重,并且出现双足底麻木不适,慕名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就医。
入院检查,胸椎CT结果显示胸11椎体病变,穿刺活检证实为脊索瘤,肿瘤已对他的胸椎造成溶骨性破坏,肿瘤组织突入椎管,相应层面椎管狭窄,压迫脊神经,进一步发展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脊柱外科何飞平主任与团队详细讨论,指出脊索瘤传统手术切除复发率高,对化疗和普通放疗不敏感,整块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最终决定行全麻下全椎体切除+人工椎体置换的手术方案。
在麻醉科、重症医学、输血科的支持下,何主任亲自手术,历时三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背部疼痛消失,双侧足底麻木感逐渐缓解,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第二天在支具保护下行走,术后第七天出院。
据何飞平介绍,胸椎体整体切除手术难度大,神经、主动脉、血管等皆从此处穿过,稍有不慎将引发神经根损伤,大出血等紧急情况。
凡是施行全椎体切除术者,均需要重建脊柱稳定性,即在切除的椎体处植入人工材料进行支撑,一般采用钛笼替代椎体,“填补”脊柱的空缺。胸椎前入路手术可以直达脊柱前柱,对脊髓腹侧充分减压,并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
拓展阅读:脊索瘤
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残存脊索细胞的低度恶性的原发骨肿瘤,好发于 50~60岁,几乎只发生在中轴骨。疼痛是脊索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CT扫描能够清晰地反映脊索瘤的骨质的破坏与重塑,椎间孔扩大和骨皮质变薄是常见的CT表现。脊索瘤的明确诊断需要通过CT引导下穿刺活检。
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整块或大体全部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当肿瘤做不到广泛的整块切除时,就需要依靠放疗了,现在已经能够大大的提高放疗剂量而同时避免对脊髓的损伤。
本文是何飞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