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肾错构瘤?
很多患者在做腹部检查,如彩超或CT的时候,常常会在检查报告中看到一个名词,就是“肾错构瘤”。这时候病人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什么是错构瘤?尤其是带有一个“瘤”字,常常因为担心是恶性肿瘤,而产生焦虑情绪。那么究竟什么是肾错构瘤呢?
错构瘤就是某一器官内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组合、排列,因而导致的类瘤样畸形,并不是恶性肿瘤。错构瘤的病因目前并不明确,可以发生在脑、眼、心、肺、骨等多个部位。其中发生在肾脏的错构瘤比较常见,称为肾错构瘤,又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由肾脏内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组成的肾脏良性肿瘤,极少恶变。过去认为比较少见,但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B超、CT等检查的普遍应用,现在已经很常见。发病率估计在1/5000~1/1500之间,约80%的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多为30~60岁,常在40岁以后出现症状。
在B超检查中,由于典型的肾错构瘤内含有大量脂肪组织,B超下多表现为强回声,而肾癌不含脂肪组织,B超下表现为低回声,因此B超检查可鉴别肾错构瘤与肾癌。同样的,在CT检查中,由于脂肪组织在CT检查时表现为低密度,CT值是负值,而肾癌CT值为正值,因此一般情况下错构瘤与肾癌容易鉴别,一般不需要进一步强化CT检查。
肾错构瘤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病人常常是因为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行超声或CT检查偶然发现,症状并不明显。这部分患者错构瘤的直径大都<4cm,可以选择继续观察,每6~12个月复查监测肿瘤变化即可,如果发现错构瘤增长较快或突然出现腹痛、摸到腹部有肿物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治疗。肾错构瘤的主要危害是瘤体长大后,突然破裂出血后带来的并发症,因此对于直径较大的错构瘤,建议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治疗干预。
未尽事宜,请门诊咨询医生。
本文是肖振卫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