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BC: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新方向!
专家简介:罗忠平,现任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郴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湖南省神经科学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脑与脑健康委员会常委,湖南省健康宣教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加速康复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郴州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郴州市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官,郴州市伤残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擅长颅脑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在脑、椎管肿瘤行显微手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三叉神经痛行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颅内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手术,脑干出血行开颅及穿刺手术等方面经验丰富。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常见于48~59岁的中年人,女性比男性更常见。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的剧痛,呈电击样、刀割样或者撕裂样,也是一种让人非常痛苦的疾病。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大脑内外器质性病变引起,如肿瘤、炎症、外伤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我们怎么治疗呢?
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缺乏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的根治方法。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见效者才会选择其他治疗。
1、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有: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孕妇忌用;
苯妥英钠,也有头晕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要监测血药浓度;
加巴喷丁,三叉神经痛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孕妇忌用;
普瑞巴林,有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不能忽然停药。
药物治疗的方式虽然简单,但容易复发,且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疗效减退和副作用的情况。
2、传统手术治疗
主要的手术方法有: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即通过注射的药物,如无水酒精和甘油,直接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破坏感觉神经细胞,以达到止疼的效果;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可以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内的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微血管减压术,即开颅后,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用垫片与神经根隔离。
但这些手术方法都有很多弊端,如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可能造成注射区面部的感觉缺失;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治疗后痛觉纤维可能恢复,容易复发;微血管减压术则是开颅手术,危险性比较高,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3、PBC
PBC,即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就是使用穿刺针穿刺卵圆孔,将微球囊经过卵圆孔置入麦克氏囊内,进而扩张球囊对三叉神经半月节产生微毁损效应,从而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
由于该手术在颅外操作,安全性比较高,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有哪些优势?
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就是在患者嘴角侧切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在CT、C臂X光机等影像设备监视下,用球囊将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神经纤维压迫几分钟,阻断痛觉神经传导,其优势在于:
作为一种介入技术,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避免了开颅手术的复杂性与危险性,同时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
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有选择地损伤与痛觉传导相关的特定神经纤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神经根切断术可能带来的感觉方面的并发症及眼部并发症。
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是全麻手术,手术过程中无任何痛苦。
操作简单,时程短,一般30-40分钟结束,缩短了麻醉时间,减少了麻醉风险及并发症。
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程短,患者依从性高。
操作简单高效,短时间可反复操作。
总之,相比较于传统手术,微创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有非常强的优势,已经成为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新方向。
本文是罗忠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