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科普——影像阴性,可以排除梨状窝瘘吗?
医学科普——影像阴性,可以排除梨状窝瘘吗?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头颈五官疾病诊治中心
颌面咽喉头颈外科 陈良嗣头颈部腺体及先天性疾病诊治工作室
现代医学中,影像检查常常被赋予挖掘真像、甄判疾病、甚至一锤定音的诊断职能。随着智能医学影像信息诊断系统研发的日臻完善、迭代并服务于临床,不久的将来,疾病无所遁形或许不是梦。但是,现阶段受限于诸多主观因素,所谓客观的影像阴性结果,并不能作为实践中非黑即白的绝对依据。
【案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颈部脓肿病因】
6岁的小洁,来自粤东某市,2020年10月初,因“发热伴咽痛一周”就医,时值新冠肆虐,先被当地医院的发热门诊接收排查,随后转至传染科,接着又转入普儿科,期间发热反复,还出现了右侧颈部肿痛,B超和颈部MRI均提示右颈部淋巴结炎并局部脓肿形成,最后女孩被转入小儿外科实施切开排脓......
辗转多科,历经个把月的治疗,突如其来的莫名肿痛云消雾散,可是病因却悬而未决,惊魂未定的家长经同行推介,慕名来穗。彼时,女孩曾经红肿热痛的脖子早已平复如初,唯一的蛛丝马迹就是颈前右侧一抹2cm长、略微膨隆的暗红色伤疤——记载着全家30多个日夜的寝食难安和就医波折。
详询病史、仔细查体后,病因溯源似有眉目,可惜,模糊不清的外院影像却无法成为顺藤摸瓜的确凿证据。谨慎之余,我建议完善颈部CT、下咽造影和电子喉镜等检查。
一周后,家长满心欢喜地告诉我:陈主任,我们所有检查都无异常。全部阴性的结果令我愕然。按以往的经验,临床疑似病例接受多项检查,终归有一两项阳性,全军覆没的少之又少,难道判断有误?
为了不让某些擅于藏匿、精于伪装的疾病成为漏网之鱼,缜密考量后,我给出两个合理化选项:第一、等待观察,如果观察期间再次发生右侧颈部肿痛,及时复诊。第二、经口内镜检查,如果焦虑且迫切急于知道结果,可近期入院内镜检查,若术中确诊,则同期手术。
寻思许久,小洁父母以“工作忙,难以请假”为由,选择了前者。个中原因或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或许是对内镜检查的恐惧和疑虑。强扭的瓜不甜,不如顺水推舟。临行前,我反复叮嘱随诊事宜。
2个多月后,三口之家依时复诊,妈妈主动打开了话匣。原来,上次回家不久,右下颈肿痛再次来袭,幸好邪不压正,吊了一周的针水,孩子的颈部又伸展自如。既来之,再次评估免不了,然而,自信的期待又被打脸,下咽造影和颈部CT居然还是阴性。莫非?但是,专业直觉无不提醒,谜底距水落石出仅一步之遥。
心有余悸的宝妈宝爸主动要求入院。两天后,翘首以盼的结果印证了未曾动摇的预判:右侧梨状窝瘘。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梨状窝瘘的影像检查有哪些?】
梨状窝瘘的临床确诊依赖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辅助影像检查。典型的阳性征象可给临床医生清晰、明确的辅判。目前,常用影像手段有下咽造影、CT、MRI、B超、电子喉镜等。
受限于检查仪器的特性(如:辐射、耗时、费用、功能成像等)、评价者的经验和诊断水平、患者的配合程度及依从性、疾病所处炎症不同时期等客观因素,每种手段的诊断阳性率不尽相同、高低不一(表1),临床中,常联合运用多种手段,以提高诊断阳性率。
【常用影像检查的优缺点及选择】(表1)
【重视梨状窝瘘患者病史与体征信息采集】
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影像辅助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然而常态化的过度依赖,势必造成医者主观上对第一手资料(病史和体征)收集的弱化和忽视。大量的临床实践显示,基于疾病特点的原始信息收集和去芜存菁,才能切中肯綮地洞见本质。
关于梨状窝瘘患者病史及体征信息要点的采集,具体可参见下表2。
【梨状窝瘘诊断的金标准】
在梨状窝瘘的诊断过程中,当临床疑似,而影像又无法提供确凿依据时,并不意味着确诊的山穷水尽,不要忘记还有最后的锦囊妙计——内镜检查。2020年《儿童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治指南》明确指出:“支撑喉镜能够充分暴露梨状窝并发现内瘘口,是诊断的金标准(图1)。”
【结语】
影像检查仅是梨状窝瘘诊断的辅助手段,不可奉为“非此即彼”的圭臬,每一种手段都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影像结果“不可不信,不可尽信”。
病史与体征既是无言的智者,也是无声的证词。在梨状窝瘘的诊断过程中,当影像结论与病史体征等临床线索指向屡屡背离时,不可轻言否定。此时,经口内镜检查应及时介入明辨,以免遗漏。
参考文献
陈良嗣, 梁璐, 罗小宁, 等.支撑喉镜CO2激光烧灼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初步经验[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49(7):582-585.
梁璐,张贝,陈良嗣,等. 内镜烧灼治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5,36(12):890-893.
梁璐,陈良嗣,周正根,等. 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影像特征[J]. 中华放射学杂, 2016, 3(50):39-44.
黄舒玲,陈良嗣,张贝,等. 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在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52(10):744-748.
李晓艳,刘大波,陈良嗣,等(中国妇幼保健学会微创分会儿童耳鼻咽喉学组).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12):1060-1064.
附:如需了解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相关知识,可参考以往的科普文章(《匠心所致,不能?可能!(一例复发性梨状窝瘘)......》、《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前世今生”》、《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前篇 》、《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手术篇》、《先天性梨状窝瘘有问必答:术后篇》、《守得云开见月明,梨状窝瘘颈部开放手术可以按图索骥了》、《跨越1300多公里,他终于找到了能治好儿子的大夫!》、《“窦娥冤”,不是所有的颈深间隙感染都源自梨状窝瘘(写在35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读懂B超,慧眼识瘘(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能误诊为哪些疾病?》、《梨状窝瘘致命否》、《罕见的双侧梨状窝瘘》、《梨状窝瘘可以自愈吗?》、《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性”相近,“表”相远:新生儿梨状窝瘘,不一样的梨状窝瘘!》、《在这里,梨状窝瘘“不罕见”(写在500例梨状窝瘘诊治完成之际)!》、《梨状窝瘘的左邻右里》等)。
End
文:陈良嗣头颈部腺体及先天性疾病诊治工作室
广东.广州
初稿于2021年10月8日(辛丑寒露)
(ILMSS、GBO)
如需解惑和帮助,可识别以下二维码,网络问诊或电话咨询。
本文是陈良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