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雷小光 三甲
雷小光 副主任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一科

抖,有些什么抖法?

366人已读

震颤这种临床表现,一直都比较难以分类。有时候,研究者用可能造成震颤的部位来进行分类,比如小脑性震颤;有时候,医生用病因来进行分类,比如帕金森震颤,神经病性震颤;还有些时候,病变部位和病因都不清楚,医生会用观察到的特征来分类,比如书写震颤、直立震颤、语音震颤等等。



震颤常见的两种主要疾病,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也是变幻多端。两个疾病都有很多临床表现,也都有可能在震颤为主的症状下叠加其他问题,由于病因均不太清楚,因此也确实有很多混乱。


2018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发布了关于震颤分类的共识声明。这份声明试图来解决这个混乱的震颤分类。


MDS首先定义了什么是震颤,其中的关键词是“不自主的”、“有节律的”、“振荡的”身体一部分的运动。算得上疾病意义上的震颤,不能太轻,因为正常人的肢体和头,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也会有一点点震颤,但大部分都难以被当事人或外人察觉。



接下来MDS把震颤按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类,一个是临床特征,一个是病因。有时候类似表现的震颤,可能由不同的病因造成;而同样的病因,也有可能产生不同临床特征的震颤。这就是为什么将分类称为“维度”或“轴”的原因。这次我们先看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中,可以有不同的年龄分类,例如婴儿(0-2岁),儿童(3-12岁),青年(13-20岁),成年早期(21-45岁)、成年中期(45-60岁)、成年晚期(>60岁)。



也可以涉及不同的部位,比如局部的、节段的(几个连续部位的、双手的、双足的都算)、偏身的、全身的等等。



如果按照发生震颤的时机来分,则可以分为静止的和动作的,以“静”和“动”来区分是最基本的分法。在动作引起的震颤中,又可以分为运动引起的、姿势引起的和肌肉收缩但姿势不变条件下的,分别称为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和等张性震颤。运动性震颤中又可以再分为简单的运动性震颤、意向性震颤、任务相关的运动性震颤;而姿势性震颤中又可以分为与特定姿势有关的震颤和与特定姿势无关的震颤。



平时常说的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其实就在上面的这个分类之中,但两者的分类层次其实并不相同,姿势性震颤只是动作性震颤中的一种。



抖动的频率也是一个不错的分类方法。一般可以分为<4Hz,4-8Hz,8-12Hz和>12Hz四段。<4Hz的抖动可能是肌节律运动或腭肌震颤;4-8Hz是常见的疾病状态下的震颤;8-12Hz的震颤可能来源于生理状况下大脑导致的震颤,不过来自大脑皮层的病理性的肌阵挛频率也大于8Hz;而>12Hz可能有直立性震颤等。



这些分类其实比较复杂,但当病人发现自己有肢体抖动后,其实可以自己尝试整理一番,看看自己是几岁开始抖的?哪些部位会抖?是不用使劲时的“静”着抖,还是要多少花点力气的“动”着抖?然后是“慢慢的抖”还是“快快的抖”


了解了这些情况,下次因为手抖看医生时,你就知道要和医生说什么了。


参考资料:

Bhatia KP, Bain P, Bajaj N, Elble RJ, Hallett M, Louis ED, Raethjen J, Stamelou M, Testa CM, Deuschl G; Tremor Task Force of the 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emors. from the task force on tremor of the 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Mov Disord. 2018 Jan;33(1):75-87.

雷小光
雷小光 副主任医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