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新颖 三甲
王新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消化内科

漫谈消化道出血之黑便:为什么我的大便变黑了?

2868人已读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出血。按照出血部位可分为上、中、下消化道出血,其中60-70%的消化道出血源于上消化道。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相信大家对于呕血或便血很容易理解,但是消化道出血跟黑便有什么关系呢?

mmexport1642259275564.jpg

这就要从黑便产生的原因说起了。黑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在细菌作用下与肠内的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造成黑便。硫化铁促进肠道粘液分泌,因此排除粘稠发亮的黑便,称为柏油样大便。黑便多提示出血部位在上消化道。

mmexport1642259279495.jpg

如果当然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可刺激肠蠕动增快,血液在肠内运行较快,也可排出暗红色血便,应注意避免和下消化道出血相混淆。有关出血量的估计,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些医学小常识:

1、 粪潜血阳性提示出血量大于5ml;

2、黑便一般出血量大于50ml;

3、呕血表示胃内积血大于250~300ml;

4、少量出血,出血量<400~500ml,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

5、中量出血,出血量500ml-1000ml时,可出现休克代偿期表现,如头晕、出汗、乏力心悸、少尿等全身症状,血压下降(低于90/60mmHg),脉压差可达30mmHg,脉率>100次分。

6、大量出血,出血量为全身血量30%以上。可出现休克失代偿期表现,如烦燥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脉压差<30mmHg,脉率>120等。


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位

1、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史,常提示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出血前疼痛加剧,而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緩解者;

2、急性胃粘膜病变:继发于饮酒、过度劳累、严重创伤、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和服用消炎止痛药后的消化道出血;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有慢性肝炎、血吸虫病、慢性酒精中毒、肝硬化或肝癌等慢性肝病者,尤应注意排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胃肠道肿瘤:慢性隐匿性消化道岀血,伴有慢性失血性筼血,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者,应考虑胃肠道肿瘤;

5、胆道出血:有胆道疾患病史,出现右上腹绞痛伴呕血,可触及肿大和有压痛胆囊者,要考虑胆道出血。


怀疑上消化道出血的时候应及时就诊,医生一般会建议做一下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确定和病因诊断的精确性大于90%,大大超过X线钡餐检查的精确性。同时还可根据内镜表现,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内镜下止血措施。一般情况下,活动性出血、再出血风险较大或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均会采取内镜下相应的内镜下止血治疗。

mmexport1642259284869.jpg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黑便就一定是消化道出血了。进食了动物血制品如猪红,或者服用铋剂、补铁药物如多糖铁复合物,或者进食较多颜色为黑色的食物如桑葚等,也可能导致大便变黑。

消化道出血导致的“真黑便”颜色多油光发亮,形状多为稀烂状,伴有血腥味,用水冲洗大便后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患者多有恶心、呕吐、腹痛、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症状。

食物或药物所致的“假黑便”大便多成型,无光泽。本人无不适症状,有服用相关药物或进食相关食物,停止相关药物或食物后,大便可自行转黄。

进食药物或黑色食物所致的“假黑便”,大便潜血一般阴性。但是进食动物血制品所致的“假黑便”与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真黑便”,大便潜血都为阳性,这时就需要结合患者是否有症状以及其他检验、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了。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用作科普,不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王新颖
王新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