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透析患者的注意事项
尿毒症,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即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肾脏病晚期共有的临床综合征。引起尿毒症最常见的原因有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某些肾毒药物、多囊肾等。
目前治疗有肾移植(胰肾联合移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由于肾源及经济问题,病患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以往认为43年是血液透析的极限,现在日本最长透析时间为51年4个月,国内有据可查的最长透析时间为近30年。前血液透析吉尼斯纪录保持者为加拿大的皮埃尔,11岁开始透析,但他完成了学业,接受了高等教育,最后成为了一名建筑师助理。
生活从来都是不完美的,既然我们已经身患疾病,就要坦然的面对,活着就有希望,拥有希望,就要保持好的透析状态。好的透析状态,需要科学的自我管理、专业的医护团队和乐观的心态。科学的自我管理是最为重要的。
做到科学的自我管理:
1、规律透析
即使进入透析了,如果肾功能损害是可逆的,那么肾功能逐渐恢复后就可以停止透析,如果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那就需要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并且要做到规律透析,每周透析两到三次。既然肾病进入需要透析了,说明肾脏几乎不能将体内的毒素排出,一定要保持规律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只能替代肾脏部分清除功能。肾脏还有其他的功能,如制造促红细胞生成素及活性维生素D等,这将导致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等并发症。一定要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2、什么是透析的不充分性?如何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透析不充分是指经过一定时期的透析治疗,临床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尿素氮、肌酐下降率等未达标。透析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为自我感觉气促、疲倦、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口中有尿素味,恶心、呕吐、腹泻、皮肤晦暗、瘙痒,水肿、消瘦、贫血加重等症状。高通量的、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可以提高透析质量。但透析规律是保证透析充分的保障。
3、定期检查
每1~3月复查一次血常规、电解质(含磷)、肾功能、甲状旁腺激素等基本的检查,必要时胸部DR,彩超等,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或者治疗方案。
查血常规的必要性: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肝素(低分子肝素)的应用,透析失血等,极易导致贫血。贫血会面色、指甲、口唇发白,呼吸困难,容易疲劳,头晕,睡眠不好,心慌等。血常规可以检测是否贫血,对于透析者而言,血红蛋白最好保持在110~120g/L,高不要超过130g/L,如果太高的话,会因为血液粘稠导致血栓形成,贫血就更要不得,严重者会导致动静脉瘘闭塞、严重心衰、缺血性脑病等。改善贫血的方法包括坚持使用促红素,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为造血的原料,促红素刺激红系干细胞,促进红系干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使红细胞数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当血红蛋白过高时,应减少促红素的用量。
钙磷代谢紊乱是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内长时间磷元素含量偏高,除会造成继发性甲旁亢、肾性骨病以及维生素代谢障碍之外,还可能造成心脑血管病理性变化,这是病死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者血磷水平,有效纠正矿物质以及骨代谢异常,是提高维持性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正常人血浆中钙与磷的浓度维持相对恒定,当血磷增高时,血钙则降低。反之,当血钙增高时血磷则减少。血钙、血磷水平维持相对稳定,有赖于3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即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及1,25-二羟胆钙化醇{1,25-(OH)2-D3}。这里着重讲解甲状旁腺激素。
血磷浓度高会与血钙结合成磷酸钙沉积于组织,令血钙降低。血磷浓度高会抑制肾脏产生骨化三醇,肾衰时,骨化三醇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骨化三醇是维持血钙正常的主要因素,导致血钙浓度无法上升。低钙导致甲状旁腺激素?(PTH)增加,由图可知,由于肾衰原因,只能促使骨质释放钙,导致肾性骨病。过度使用活性维生素D3,可能会导致骨代谢动力不足,盲目使用可导致钙和铝的积聚增加,促发软组织、血管、心脏瓣膜钙化。因此,对于血磷正常或偏高的患者在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时应严格把握指征,以下情况慎用:1.iPTH≤150pg/ml;2.血钙≥2.5mmol/L。
4、饮食要控水、低钠、控磷、低钾
终末期肾病的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钙磷代谢紊乱。
控水:过多饮水让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很多,这加重心脏负担,肢体、眼睑浮肿,血压也难以有效的控制,导致超滤量增加,过度的超滤容易出现抽筋、低血压甚至休克。每一次的低血压对脏器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对于习惯性透析中低血压,目前无有效的办法。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建议是3%~5%,比如对于1周三次透析的60Kg患者,隔一天时,建议体重增加为60×3%=1.8Kg,隔2天时,建议体重增加为60×5%=3.0Kg。对于体重在大的患者,也不建议超过3.5Kg。
低钠:对于透析病友而言,口渴确实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要想做好控水,钠盐是引起口渴的主要原因,必须坚持清淡、少盐,以每天不大于5g为宜。
控磷: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发展到严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和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伴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软组织和血管硬化、顽固性皮肤瘙痒等。要想保持“血管年轻”,必须低磷饮食。食物中的蛋白质是磷的主要来源,磷摄入量通常与蛋白质摄入量及种类密切相关,限制磷摄入往往也会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所以要尽量选择相对含磷少或磷吸收率低的蛋白食物如:鸡蛋白。高磷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中的磷为无机磷,几乎全被人体吸收,尽量避免食用。高磷调味品包括辣椒粉、咖喱粉、芝麻酱等,高磷添加剂加工食品包括:香肠、火腿、汉堡等快餐食品,高磷饮料包括:咖啡、奶茶、碳酸饮料、啤酒等。对于瘦肉,先用清水洗净后切丁或切丝,放入冷水中加热煮沸熟后烹调,对于鱼类,去鳞洗净后,用沸水汆熟捞起,再加佐料加工,鱼肉中的大部分磷融入汤中,不吃汤就可以了。
低钾:血液透析的患者很容易血钾升高,高钾血症轻者都是肌无力、肌麻痹,重者会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含钾量高的食物包括:橘子,香蕉,海带,紫菜,豆制品(豆腐可以吃)等,肉,青菜,水果等食物含钾量也很高,水果要选含钾量低的,且要限量,肉和青菜同控磷一样,热水煮沸汆起,钾溶于水中,不吃菜汤。
总结饮食原则:控制水的摄入;高热量(馒头、米饭、面条等面食不可少);优质蛋白质(瘦肉、鱼肉、豆腐);控制盐(钠)、钾、磷的摄入。
5、保护好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时人体的血液需迅速进入透析器内经洗净后再流回体内。浅部静脉易穿刺,但血流量难以达到透析的要求。动脉的血流量大可以满足血透的要求,但位置较深,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反复使用。因此需要进行内瘘手术,让浅部静脉流动脉血,血流量就达到透析的要求了。动静脉瘘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保护。保护动静脉瘘要做到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或游泳在透析前一天进行。透析当天结束后不做血管充盈锻炼。非透析日进行适当的血管充盈锻炼,适当按摩血管处,可热敷,可经常使用喜辽妥外摸。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量血压、静脉穿刺、提重物,要穿宽松衣服,睡眠时勿将内瘘侧手臂当枕头,以免压迫该侧肢体引起内瘘堵塞。如出现穿刺点或沿内瘘走向血管有红、肿、热、痛或有分泌物等,应及时就诊。
6、控制血压、血糖
过高的血压、血糖对患者的心脏及血管等非常不利,并有可能引发脑出血。按时定量用药,并经常测量血压、血糖,视血压、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凡是关联到用药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专业的团队。
本文是张国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