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溶解综合征(基础篇)
什么是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一种见于癌症患者的严重医疗急症,由大量癌细胞溶解并向血流释放某些物质所致。
癌细胞溶解会导致体内的钾、磷酸盐和尿酸水平极高,而钙水平极低。虽然血液中本来就有上述所有物质,但其浓度过高或过低会损伤肾脏和其他器官。
肿瘤溶解综合征最常见于血液癌症患者,例如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或白血病,但几乎所有类型的癌症都可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
病因是什么?
化疗等许多癌症治疗都会使用药物来杀灭体内的癌细胞,如果这类治疗同时杀灭了大量癌细胞,则随后不久最常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但在血液癌症患者中,即使未接受治疗,也可能自发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
以下患者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较高:
●癌细胞生长和增殖非常迅速
●体内存在大量癌细胞,例如因肿瘤体积较大或癌症扩散至多个部位
●存在肾脏问题
有何症状?
症状包括:
●恶心
●呕吐
●腹泻
●缺乏食欲
●感觉疲倦
●尿血
●肌肉痛性痉挛或僵硬
●心跳不规律
●癫痫发作
●昏倒
肿瘤溶解综合征可引起心力衰竭和肾损伤,若不治疗,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有针对该病的检查吗?
医护人员怀疑有肿瘤溶解综合征时会安排血液检查,检测钾、磷酸盐、尿酸和钙水平,另外也可能安排其他血液检查。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就能判断有无肿瘤溶解综合征。
该病可以预防吗?
有一些方法可降低发生肿瘤溶解综合征的风险。
医护人员会告诉癌症患者发生该病的风险,具体取决于癌症类型、癌症特征和治疗方案。医生可能会根据风险水平给出预防建议,这些预防措施通常在启用化疗后不久开始,并持续至化疗周期结束后,措施包括:
●静脉输液–这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并降低肾损伤风险。
●使用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一些药物可帮助降低血液中的尿酸量,包括别嘌醇和拉布立海。无法使用上述药物的患者还可选用非布司他。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尿量,这有助于评估肾功能,另外还会监测心脏情况,并频繁行血液检查以评估钾、磷酸盐、尿酸和钙水平。
肿瘤溶解综合征常常可以预防,但即使采用上述预防措施,在癌症治疗后仍有可能发病,此时立即治疗可降低出现严重问题的风险。
如何治疗?
肿瘤溶解综合征需住院治疗,措施包括:
●静脉输液
●使用药物纠正电解质水平–钾、磷酸盐和钙均属于“电解质”。机体正常工作需要一定水平的电解质,而这些药物可帮助电解质水平恢复正常。
●使用药物降低尿酸水平
●透析–正常人通过肾脏过滤血液,而透析是指用机器过滤血液,这也称“肾脏替代疗法”。肾脏损伤的患者或用药后电解质水平仍很高的患者可能需要临时透析。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