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据肿瘤的发生发展特点预防肿瘤
根据肿瘤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特点,肿瘤的预防要从早进行,并且持续不断地进行,还要接受一定的专业科学知识指导,因此肿瘤的预防具有早期性、持续性和专业性三个特点。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生活习惯病,是由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机体的抑癌基因功能减弱、癌基因激活并功能强化,从而出现机体某些组织过渡性增生的。医学研究表明,引起癌症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极其复杂难以作出明确的解释,最常见的是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外界因素,也有一定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内在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导致癌症死因中三分之一与吸烟有关,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也约占三分之一,极少的癌症具有遗传倾向性。因而完全可以说,癌症就是一大类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由此可见,大多数癌症即可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如肥胖引起乳腺癌、胰腺癌,糖尿病诱发胃癌、肺癌、直肠癌等,再如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导致免疫系统受损,致使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细胞的监视不能够被捕杀而癌变等。
肿瘤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病因复杂。截至今日,关于肿瘤发病原因的研究涉及到基因、环境等许多层面,可遗憾的是还没有一种癌症的发病原因能够完全被解释。其次是漫长性。某种肿瘤的发生,常常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漫长过程。从开始的癌基因激活,逐渐演化成肿瘤的过程极为漫长。再次就是隐蔽性。肿瘤形成初期,可是在肿瘤细胞生长未达到一定数量或者一定体积前,通常无法查知;而且肿瘤标志物并不具备极端的特异性,当肿瘤细胞分泌达不到一定的浓度并早期无法结合一定的临床特征,诊断很困难;更甚的是伴随着肿瘤的逐渐形成,从开始的局部病变即已经进行全身的转移,故而发现时就已经全身转移了。
中医认为肿瘤就是痰凝和瘀血形成的结果。是由于机体长期失于保养,如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逸失常以及感受邪气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正气虚损而不能推动、阳气不足产生内寒而阻滞气血津液等运行,机体气血津液等消耗又不能得到补充养护而又发生阴虚,最终形成痰凝血瘀为标,气虚阴虚为本的复杂病理状态。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肿瘤病机就是正虚、痰凝和血瘀。气血是运行于经络之中,对人体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物质,气血的运行是依靠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的。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的、富于营养的液体物质。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具有营养滋润、化生血液、排泄废物和调节阴阳的作用。气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津停为湿,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寒邪和热邪在痰湿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体内的气血津液等循环运行,全赖于一身之阳气的温煦和推动作用。寒性凝滞就是凝结阻滞不通畅,就是寒邪侵袭人体容易发生气机不畅,使气血津液等运行出现凝结、经络涩滞不通。火热之邪容易伤津耗气,能够消灼煎熬凝炼阴性之津液化生痰浊,又使人体的阴性津液耗伤产生正气不足。
吸烟灼伤肺络,炼津成痰;饮酒生湿生痰,阻滞气机,痰湿积聚日久而形成有形之肿瘤;气机阻滞不畅而痰湿邪气粘滞经络,气滞导致血瘀使得瘀血停留在脏腑经络中,痰湿和瘀血互相搏结成为肿瘤。如此的气机郁滞痰湿形成,都是很长时间各种病因作用的结果;瘀血形成更需要很长时间,且与气机郁滞和痰湿停留有直接的关系。长期情志不畅,致使人体气机失调,影响体内的气血津液运行而导致气机郁滞、痰湿停滞和血瘀,日久耗伤正气出现气虚并痰凝血瘀形成肿瘤。基于以上理论,所以中医认为气机失调、痰凝血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都是通过反复感受邪气或者经常情志不畅,以及饮食失调(五味过重、饮食偏食等)、劳(过劳、失眠等)逸(久卧久坐等)过度等,影响脏腑功能、经络气血津液运行代谢而来。刚开始发生时,由于机体的自身稳态调节作用尚能够抵御其损害,日久则不能代偿恢复调节机能以达到舒畅气机、促进气血津液等运行,伴随损害的逐渐加重而逐渐形成淤滞进而缓慢地发生肿瘤。故肿瘤的形成,明显具有长期性和逐渐进行性的特点。
所以肿瘤的预防要尽早、要持续、要专业。从很早就开始良好生活方式养成,还要坚持不懈的保持很好地生活习惯,并且要经常向专业人员咨询并且避开容易导致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才是预防肿瘤的王道之谈!!
本文是沈世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