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统肿瘤科普之三 肾和输尿管癌(二)
90%以上的肾癌是肾细胞肾癌,其中80%以上是透明细胞肾癌。病人平均被诊断为肾癌的年龄在65岁左右,大部分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腹部影像检查的时候发现的。男性的发生概率是女性的两倍以上。亚洲在各大洲中发病率较低。吸烟和肥胖是肾细胞癌的两个危险因子,荟萃分析提示这两个风险因素各将肾细胞癌的发生风险提升了一倍。预防肾细胞癌和上尿路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是禁烟,禁烟10年后上尿路肿瘤发生率在烟民里减少60%-70%;15年后发生肾细胞癌的风险明显减少,和不吸烟的人群相仿。即使治疗了上尿路肿瘤,不戒烟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肿瘤复发和死亡。目前高血压已成为肾细胞癌的第三个风险因子,高血压患者日渐增多,他们的肾细胞癌发病风险将增加80%。有肾或输尿管结石病史的人发生肾和输尿管肿瘤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5倍,慢性刺激和感染都是结石引发肿瘤的发病机制。家里有肾细胞癌家族史的人发生相同肿瘤的风险会增加1倍。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等遗传病的患者中会发生遗传性肾细胞癌。由于25-40%的肾细胞癌在诊断时是无症状的,早期给出肾细胞癌的诊断有一定困难,所以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赖于影像手段如CT、磁共振、超声的使用,或在其他疾病诊断的同时发现。
上尿路肿瘤(膀胱以上的尿路,通常指肾盂及输尿管)中肾盂肿瘤比输尿管肿瘤多见约4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70岁以上的病人最多见。有17%的病人可以同时发现上尿路肿瘤和膀胱的尿路上皮癌,上尿路肿瘤的患者之后发生第二原发膀胱癌的风险为36-50%;而反过来膀胱癌的治疗后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风险在0.75-6.4%。烟民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风险呈2.6到7.2倍增加,其中每天吸烟超过40支的人罹患上尿路肿瘤的相对风险是4.8。从事化工、塑料行业职业暴露在芳香化胺中、慢性乙酰对氨苯乙醚的使用引起乳头坏死、广防己及其他马兜铃科植物含马兜铃酸引起肾衰竭,都是增加上尿路肿瘤发生风险的因素。其中马兜铃酸引起的上尿路肿瘤中会发生特定的p53突变,能使密码子139从A:T颠换为T:A。台湾使用马兜铃植物药疗方法的人比较多,是世界上上尿路肿瘤最高发的地区之一。有研究显示三分之一台湾人摄入马兜铃酸,从而导致以进行性肾纤维化为特点的肾病的高发,并增加泌尿系肿瘤的发生风险。上尿路肿瘤特异性遗传病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Lynch综合症)等。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疾病,由六个错配修复基因之一的胚系突变引起,导致微卫星不稳定和DNA复制保真性受影响。相比其他错配修复基因突变,MSH2突变的携带者最容易发生上尿路肿瘤。HNPCC的患者最常发生结肠癌(63%),子宫内膜癌(9%)和上尿路肿瘤(5%)。HNPCC患者发生上尿路肿瘤风险是普通人的22倍,中位年龄56岁,比其他患者早10-15年。当一个病人的上尿路肿瘤发生年龄小于60岁,或者符合阿姆斯特丹II标准(至少连续两代中有三个亲属罹患特定肿瘤,其中一个是另外两个的一级亲属,且至少一人的肿瘤诊断在50岁前),即怀疑罹患HNPCC。上尿路肿瘤的早期筛查方式同样不甚理想,细胞学结合膀胱镜的敏感率仍然较低,尿液脱落细胞分析也是方法之一。影像学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协助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Tepper, J.E., Gunderson and Tepper‘s Clinical Radiation Oncology. Fifth Edition. 2019: Elsevier.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