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陶锐 三甲
陶锐 主任医师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

药物性肝损伤你知道哪些

289人已读

——陶锐医生团队出品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和 解毒器官, 进入人体的很多药物都是依赖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所以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都可能会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担和损伤。

1、药物性肝损伤的概述

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 DILI)是指由各类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草药及其制品、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等诱发肝细胞损伤坏死、肝酶异常引起的疾病。在我国肝病中,DILI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发生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或较隐匿,常常不能被发现或不能被确诊。

2、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DILI在临床上患者常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出现乏力、纳差、黄疸、恶心、腹胀、呕吐、发热、皮肤瘙痒、皮疹、关节痛等, 其中以乏力、纳差和黄疸最为當见,正在服药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警惕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1)根据病程分型

a)急性DILI:指发病6个月以内肝功能恢复到发病前水平,通常起病急。大部分DILI在作用致病药物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b)慢性DILI:急性DILI发生6个月后,患者肝功能仍然迁延不愈,相关指标仍持续异常,则为慢性DILI。慢性DILI若不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2)根据临床表现分型

肝细胞型损伤、胆汁淤积型损伤、混合型和肝血管损伤。

3、常见引起肝损伤的药物

(1)中(成)药:何首鸟、土三七、 黄药子、苍耳子、丹参、雷公藤等中草药和消核片、首鸟片、壮骨关节片等中成药。

(2)抗菌药:大环内酯类(如泰利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磺胺类(柳淡磺胺吡啶、磺胺甲叮恶唑)和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氟康唑)能够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常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肝毒性较轻。

(3)抗结核药:临床常用抗结核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汀、 乙胺丁醇、毗嗪酰胺等,这些药物单用或联用均容易引起严重的肝损伤,而联合用药时肝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大大增加,其中以异烟肼为首。

(4)抗肿瘤药:致肝损伤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吟、阿霉素、紫衫类、顺铂、来曲唑、分子靶向药物等。

(5)心血管用药:降压药甲基多巴、降血脂常用的他汀类药等。

(6)解热镇痛消炎药:此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均会引起中毒性肝损害。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临床明确、且值得关注的具有肝毒性的药物。

4、影响DILI的危险因素

对与相同的药物,不同个体的易感性有一定的差异,这与机体遗传差异、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有关,年龄大于50岁,或合并乙型肝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概率升高,在临床中应加强对该部分人群的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5、DILI的预防

(1)根据病情掌握用药指针,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

(2)避免超剂量服药和疗程过长,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物混合应用;

(3)注意原有疾病可能诱发药物性肝损伤,对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注意减量应用;

(3)避免各种促进或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如:空腹服药,长期营养不良状态下服药,嗜酒者或饮酒后服药;

(4)加强肝毒性药物的用药监护,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尿液、胆红素等,注意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一旦出现肝损害,应立即停止该类药物。

6、DILI的治疗

一般来说,急性DILI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而慢性DILI可能会出现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正规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

(1)药物治疗

临床上,由于DILI发生机制复杂,特异性的治疗靶点较少,出现DILI时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基于药物作用机理和临床经验选用合适的保肝药物,常选用的保肝药分类如下: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发展到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的肝病终末期,可考虑肝移植,手术效果良好,愈后可正常生活。

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陶锐
陶锐 主任医师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肝胆胰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