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实施意外胆囊癌的再次手术
文章摘要:术中和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应根据肿瘤浸润深度施行相应的根治手术,对Tis期和T1a期意外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而对T1b期及以上分期胆囊癌应依据相关指南尽快再次行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才能改善预后。
术中和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首先应当确定肿瘤浸润深度,根据肿瘤浸润深度也就是T分期施行相应的根治手术,对Tis期和T1a期意外胆囊癌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即可,而对T1b期及以上分期胆囊癌应依据相关指南尽快再次行胆囊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才能改善预后。
初次手术时留下的穿刺鞘窦道是否于再次手术时给予联合切除存在争议。较为保守的观点认为,相对其他肿瘤而言,胆囊癌术后的切口种植转移发生率较高,建议对穿刺部位常规进行切除。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窦道切除不能改善患者预后,同时还会增加切口疝的发生率。因此,目前再次手术时不必强求行穿刺鞘窦道的联合切除。如果在取出胆囊时没有使用取物袋,则建议切除穿刺鞘窦道。
为降低意外胆囊癌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对于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直径大于8mm的胆囊真性息肉、胆囊息肉>l cm,宽基底且质地硬或生长快者、瓷化胆囊、胆囊腺肌症和萎缩性胆囊炎等,术前应高度重视,完善血液学和影像学检查,提高胆囊癌术前检出率。术中切除胆囊时操作精细,避免胆囊穿孔、胆汁外漏。胆囊切除后将胆囊装袋取出,减少穿刺孔种植转移概率。养成取出胆囊标本后,常规剖开胆囊对粘膜进行全面检视的习惯,若有异常,送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虽然有研究认为进行二次补救手术与首次手术同时行胆囊癌根治术相比,术后患者生存期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且胆囊癌T分期更加准确,有利于指导二次手术方式。但是考虑到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术区粘连给二次手术增加的难度,以及时间延长可能导致的肿瘤进展,建议如果术中诊断明确胆囊癌,患者身体条件可以耐受,应根据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结果直接实施胆囊癌根治术。
本文是陈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