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贵华
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血液科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药物治疗
93人已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第2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包括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等)或皮下注射地舒单抗。双膦酸盐适用于所有需要治疗的有症状 MM 患者。无症状骨髓瘤不建议使用双膦酸盐,除非进行临床试验。静脉制剂使用时应严格掌握输注速度。使用前后注意监测肾功能,并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如果在原发病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出现肾功能恶化,应停用双膦酸盐,直至肌酐清除率恢复到基线值±10%。肾功能不全患者优先推荐使用地舒单抗。骨靶向治疗药物建议在 MM诊断后前 2年每月1次、2年之后每3个月1次持续使用。若出现了新的骨相关事件,则重新开始至少 2 年的治疗。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均有引起下颌骨坏死的报道,尤以唑来膦酸为多,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使用前应该进行口腔检查,使用中避免口腔侵袭性操作。如需进行口腔侵袭性操作,需在操作前后停用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 3 个月,并加强抗感染治疗。地舒单抗使用后可能发生严重而持久的低钙血症,使用后注意监测血钙水平。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