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帆
主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颞下颌关节病科
关节的物理治疗——激光理疗
196人已读
一、什么是激光
激光是由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而成的。使用激光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激光疗法。
临床上应用的激光器种类很多,如以组成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来说可分为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及化学激光器等,在同一类型的激光器中又包括有许多不同材料的激光器,如气体型的激光器主要有He-Ne(氦-氖)、CO2及氩离子激光器等。目前临床上用于颞下颌关节区理疗的激光主要为低能量半导体激光、He-Ne激光和CO2激光。

二、作用机理
- 激光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光效应、热效应、电磁场效应、压力与冲击波效应等。
- 激光照射后局部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加快代谢产物和致痛物质的排出,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
- 低能量激光照射皮肤时,在光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可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组织中某些酶的活性;
- 低能量照射具有消炎、镇痛、脱敏、止痒、收敛、消肿、促进肉芽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等作用;
- 低能量激光照射还可加强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加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因而可调节整个体内的代谢过程。
三、适应证
适于治疗翼外肌、咀嚼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及张口受限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以及关节盘后区损伤、滑膜炎、骨关节炎的治疗。对器质型患者疗效较差,临床上常需配合𬌗垫等其他治疗方式。
四、注意事项

激光多次照射过程中可有累积效应。照射的前2次往往不出现效果,而在3或4次照射后出现疗效,因此要呈现激光照射的疗效,需经过一定作用的累积过程。当然,也有1次照射后即出现疗效的情况,但这往往是局部症状的改善。
激光多次照射的生物学作用和治疗具有抛物线特性,即在照射剂量不变的条件下,机体的反应从第3或4天起逐渐增强,至第10 ~ 17天达到最大的限度,此后,作用效果逐渐减弱,若继续照射下去,到一定的次数后可出现抑制作用。
本文是刘一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