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疾病简述
甲状腺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癌等。
一、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是一组累及甲状腺,由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细菌或真菌感染、放射损伤、药物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滤泡结构破坏的疾病。该病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产生炎症,从而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少或过量,产生甲减或甲亢样症状。
甲状腺炎多种多样,一般根据起病缓急、病因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类。
(1)按起病缓急分类
可分为四类,急性、亚急性、慢性以及其他。
①急性甲状腺炎
急性甲状腺炎也叫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分为急性病毒性甲状腺炎、急性真菌性甲急性甲状腺炎以及急性细菌性甲状腺炎。急性甲状腺炎较为少见,属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②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指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等,可以在患者甲状腺组织发现这些病毒,或在患者血清发现这些病毒抗体。多数患者在患病前曾有呼吸道感染或者腮腺炎感染的病史。
临床表现为发热、颈部疼痛,属于自限性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此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疾病的5%,多见于40-50岁中年女性,绝大多数可治愈,一般采用非甾体类药物足以控制症状,如症状改善不明显、较重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少数可遗留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早期可以出现甲状腺毒症,疾病中期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毒症:滤泡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血液,造成代谢旺盛、精神兴奋、心率加快等症状。随着甲状腺激素逐渐耗竭,甲状腺毒症症状逐渐减轻。
甲状腺功能减退:疾病中期,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足,造成精神低迷、记忆力减退、心动过缓、面色苍白等一系列低代谢症状。极少数可造成永久性甲减。
③慢性甲状腺炎
慢性甲状腺炎一般指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是由于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未被破坏的甲状腺滤泡细胞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代偿性增生以产生更多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失去代偿能力出现甲减时,提示90%的甲状腺滤泡已被破坏。
桥本甲状腺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相关症状。患者在疾病初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甲状腺无痛性肿大、质韧。
由于该病发展缓慢,通常无需治疗,是否治疗应取决于甲状腺功能状态及甲状腺肿的程度。合并临床甲减者,应予以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肿大仍明显、产生压迫症状、影响美观或是怀疑合并有甲状腺癌者考虑手术。
此外还有一种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又称木样甲状腺炎,很少见。主要发生在中年妇女,一些人认为这是桥本病的进展状态,也有人证明这是不相同的两种疾病。临床见甲状腺增大,通常不对称,质地坚硬如木样,腺体结构被破坏,被致密纤维组织替代,向周围气管、食管和肌肉等侵袭。对有气管和食管的受压者,需要手术治疗。如影响了甲状腺的周围组织,峡部切除可减轻一些症状。甲状腺激素治疗可减轻甲状腺功能低减,但对原发病无影响。
④其他甲状腺炎
包括放射性甲状腺炎以及外伤性甲状腺炎。
放射性甲状腺炎是因电离辐射导致甲状腺不同程度的炎症性变化,可以表现甲亢、甲减、甲状腺疼痛感,以甲减最为常见。脱离放射源,停止核素治疗,一般数天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2)按病因分类
分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一般指桥本甲状腺炎。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包括感染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炎、外伤性甲状腺炎等。
(3)按组织病理学分类
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可分为化脓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纤维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是一组T细胞介导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以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最为多见。
①格雷夫斯病
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其主要特征是甲亢、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等。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放射性碘和手术切除,经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存在复发倾向,少数会继发甲状腺危象,应紧急抢救,避免不良预后。
胫前黏液性水肿初始呈暗紫红色,而后粗糙、增厚,表面色素沉着呈树皮样,多位于小腿胫侧前下1/3处,偶见于足背、膝部、上肢等。
②桥本甲状腺炎
③产后甲状腺炎
产后甲状腺炎是指妊娠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妇女在产后1年内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约5%-10%。病因不清。典型病例经历3期:即甲状腺毒症期、甲减期和恢复期
多数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在甲减期可能有轻度水肿、乏力、怕冷等症状,许多患者没有咽喉部不适感,10%~20%患者有局部压迫感或甲状腺区的隐痛,偶尔有轻压痛。
甲状腺多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轻度肿大,峡部及锥状叶常同时增大,也可单侧性肿大,甲状腺往往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增大,但很少压迫颈部出现呼吸和吞咽困难。触诊时甲状腺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吞咽运动时可上下移动。
甲状腺毒症期不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轻症状;甲状腺毒症期之后,出现甲减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直至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甲减期治疗6~12个月后,开始逐渐减量,如果正在哺乳,暂不减量。超过20%的PPT患者将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④无痛性甲状腺炎
又称静息型甲状腺炎、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自发缓解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于甲状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妊娠、碘过量及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无痛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其最经典的临床发病过程包括:(1)甲状腺毒症期(持续1-3个月),可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出汗、手颤等,但大多数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阴性,通常症状较轻。(2)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甲状腺毒症症状基本消失,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逐渐回归正常,促甲状腺激素初期可低于正常水平,该阶段可持续数周。(3)甲状腺功能减退期(持续1-6个月),该阶段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促甲状腺素逐渐升高,同时可伴有畏寒、便秘、疲乏和水肿等表现。(4)恢复期:甲状腺经过自身修复,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少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持续6个月以上,甚至可能成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无痛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与产后甲状腺炎相似,产后甲状腺炎属于无痛性甲状腺炎的特殊类型。
三、甲状腺囊肿
甲状腺囊肿是甲状腺内良性囊性病变,属于甲状腺结节的一种常见类型,约占甲状腺结节的5%-20%。肿块呈现为圆形、光滑、边界清晰,一般不疼或者存在轻微疼痛,可以随着吞咽上下移动。多为单发结节,亦可见于多发结节。甲状腺囊内压较低时,质地较为柔软,如果存在的液体比较多,质地则比较坚韧。甲状腺肿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囊肿很大或囊肿内存在出血的现象,此时可能造成一些压迫的症状,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部分甲状腺囊肿可以3-6个月后逐渐自动吸收,尤其是囊内出血所致者,通常囊肿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恶性征象时,可以进行临床观察,不予治疗。囊肿较大,已导致明显不适症状者需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穿刺抽液、药物硬化、射频消融等。
四、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为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常局限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囊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单发、质韧、边界清楚、无压痛,外层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肿物生长缓慢,少数有恶变可能,也可发展为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多数良性甲状腺腺瘤仅需定期随访,无需特殊治疗。少数情况下,可选择手术治疗、左甲状腺素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手术完整切除后即可痊愈,偶有复发可能。
五、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髓样癌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癌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
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甲状腺髓样癌实际上并非甲状腺癌,它来源于分泌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细胞无关。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某些情况下需辅以放射治疗、靶向治疗。
甲状腺髓样癌以外科治疗为主,某些情况下需辅以放射治疗、靶向治疗。未分化瘟的治疗,少数患者有手术机会,部分患者行放疗、化疗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预后很差、生存时间短。
本文是王亚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