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疗日记22-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曲折就诊经历
患者是一位73岁男性,本来是一位早期直肠癌患者,可以治愈的患者,最后竟然短时间内即发展成终末期肿瘤患者。
2022年6月患者体检发现直肠肿物,肠镜活检提示:(直肠)绒毛管状腺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在某顶级三甲医院消化内科行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术后家属被告知手术做的非常完美。但是,术后病理非常的糟糕:(直肠)大肠绒毛腺管状腺瘤,部分上皮呈高级别增生伴癌变(高分化腺癌),侵犯粘膜下层,可见脉管瘤栓,腺瘤局部紧邻侧切缘,侧切缘与基底切缘未见癌。此时患者应该及时的行挽救性手术,可是,最终通知患者再次手术已经是4个月以后了。患者于10月份找到顶级医院的顶级专家,承诺为其行挽救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内镜下病变切除术后)(直肠)固有肌层及周围脂肪组织中可见少许腺瘤残留(非特殊型),未侵犯浆膜层,肿瘤出芽低度,可见脉管侵犯,未见神经侵犯,远近端切缘未见癌,可见6枚肿瘤结节。并行末端回肠临时性造口。2023年8月患者再次于该顶级医院行造口还纳术。术后病理提示:(造口处肠管及瘢痕)造口处对侧小肠壁外膜可见少许腺癌浸润(最大径0.4cm),小肠系膜切缘、小肠两侧断端及皮肤未见特殊。此后患者未得到任何医生对疾病的解释(已经出现了腹腔转移),患者半年多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出现腹腔的转移。直到2024年2月,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胀不适,再次就诊于该顶级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直肠癌术后骶前直肠筋膜增厚且代谢增高,考虑转移可能;肝被膜种植转移,直乙状结肠交界处肠道表面代谢增高灶,不除外转移;直肠周围、左侧髂血管旁及腹主动脉旁代谢不高的淋巴结,盆腔积液。建议患者行化疗,但患者因个人原因未能及时化疗,半月后患者出现肠梗阻,明显腹胀并停止排气排便。
至此,患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终末期患者,很多医院已经拒绝收治,建议其行对症支持治疗,预期寿命仅为3-6个月了。
患者及家属并不甘心,就诊于我处,经过评估与讨论,患者目前腹腔转移瘤已经非常严重,肠梗阻已经无法行进一步化疗或靶向治疗。似乎已经走上了绝路。但是,手术可以解决肠梗阻,恢复进食可即可行进一步的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协商,交代手术风险,患者及家属也毅然决然的冒风险去行手术治疗,因为这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患者术前CT检查
我们团队于5-22为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已经非常严重,并引起了严重的肠梗阻,根本不可能有缓解的机会,遂决定行结肠全部切除,末端小肠造口。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耗时6个小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即开始恢复经口进食。术后三周以后开始行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截至到目前,已经完成三周期化疗,肿瘤标记物较前明显下降,患者饮食、体力各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术后病理
本文是闫国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