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牛利斌 三甲
牛利斌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烧伤科

什么是冻伤?冻伤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109人已读

什么是冻伤

冻伤又称为冷伤,是低温寒冷侵袭所引起的损伤。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极低的温度下,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情况。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但尤其常见于寒冷冬季或高海拔、极地等极端环境中。冻伤不仅会引起疼痛、肿胀和皮肤变色,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冻伤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非冻结性冷伤,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浸渍足等,另一类称为冻结性冷伤,由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分局部冻伤或全身冻伤。

冻疮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冻疮是非冻结性冷伤的常见表现,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北方多见,多发生于血液循环较差的手指、脚趾、耳朵、鼻子等末梢部位。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温暖时发痒或刺痛,轻者可出现水疱,水疱皮去掉后创面有渗液,并发感染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好转后皮肤消肿脱屑,可能有色素沉着。较重的冻疮皮肤先有发白发麻,继而出现红肿疼痛、起水疱,疱皮破溃后创面渗液,并发感染,愈合较慢。

冬季、初春在户外活动时应穿防寒、防水服装。患过冻疮的人员更应注意保暖,并涂防冻疮霜剂。发生冻疮后,局部表皮未糜烂破溃者,可涂冻疮膏。皮肤破溃糜烂者可外涂抗生素软膏。海员等人员的浸渍足可应用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以改善肢体循环。

冻伤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中,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如在野外遇到暴风雪、陷入冰雪中或工作时不慎受到制冷剂(液氮、干冰、空调雪种氟利昂等)损伤等。

冻伤的局部损害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红斑性冻伤):表现为皮肤苍白、麻木和疼痛,伴有红斑。

二度冻伤(水疱性冻伤):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水疱内为血清样液体,疼痛加剧。

三度冻伤(全层皮肤冻伤):皮肤全层受损,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的坏死组织,感觉丧失。

四度冻伤(涉及肌肉和骨骼的冻伤):涉及肌肉和骨骼,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和功能障碍。

全身冻疮开始时有寒战,苍白、发绀、疲乏、无力、打哈欠等表现,继而可发展为肢体僵硬、幻觉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终于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冻伤的急救与治疗

一、 迅速脱离低温环境

立即将冻伤人员转移到温暖、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继续暴露在寒冷中。如果是全身冻伤,应迅速将患者移至室内,并关闭门窗以防止热量散失。

二、保暖与复温

局部冻伤:对于局部冻伤,如手指、脚趾等,可以使用温水(40-42℃)进行浸泡复温。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组织损伤。浸泡时间应持续至皮肤略微发红、有温热感为止。若无温水条件,可将冻伤部位放在救护者的前胸、腋下等温暖部位进行体温复温。

全身冻伤:对于全身冻伤的患者,应立即就医,并在送医途中进行全身复温治疗。可以使用温水浸泡或电热毯等加热设备,但需注意监测患者体温,避免过热导致热休克。

三、局部处理

清洁与包扎:复温后,使用温水轻轻清洁冻伤部位,去除表面的冰霜和污垢。然后涂抹适量的冻伤膏或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对于水疱,小的不需弄破,大的可在无菌条件下穿刺引流,然后覆盖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避免摩擦与挤压:包扎时应保持宽松,避免对冻伤部位造成摩擦和挤压,以免加重组织损伤。

四、疼痛管理

复温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加剧。此时可以给予适量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

五、监测生命体征

对于全身冻伤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心脏停搏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牛利斌
牛利斌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