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吕海生
吕海生 无职称
好大夫工作室 骨科

一例疑难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愈分享

3552人已读

7月中旬,一位曾咨询过五十几位专家的上海病友杨先生在好大夫网站向我咨询。杨先生在锁骨骨折取钉手术后,苦于肩部不适一个多月,尽管向多方专业人士线上咨询以及与主治医生沟通交流,仍得不到直接且明确的诊断或治疗建议,困惑、疑虑、担忧之际,向我求助。

这是他网上的描述:

  • 下图肩部黑圈内有不明原因的自主跳动:

  • 图1

  • 下图为杨先生的检查报告:

  • 漫漫求医路

  • 杨先生是一位运动爱好者,为能否重返运动深感担忧。以下是杨先生既往线上以及线下医院的意见汇总:

  • ● 手术主治医生的意见:肩袖上有个水肿带,担心以后该处撕裂。目前不要用力拎东西,3-4个月再复查。

  • ● 上海一家排名前三的三甲医院康复科:筋膜松解和理疗做了一星期,感觉没什么效果,主治物理治疗师的意见是可以回家自己做做按摩。

  • ● 其他专家的意见汇总如下:

  • 1、喙突炎——客户自述喙突位置比起正常侧有明显的压痛。

  • 2、有可能有瘀血,手术区域紧绷还略有水肿。

  • 既然有那么多的专家给出了各种意见,为什么杨先生还那么焦虑呢?——主治医生的意见是等3个月复查,这个周期太过漫长,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令人困扰、极其不安。

  • 而他最想得到的帮助无非三个:

  • 1、 我到底怎么了?

  • 2、我会不会持续恶化

  • 3、 我该怎么办才是最好的?

  • 根据专业分析及临床经验,我做了初步诊断并回复如下:

现场检查评估

7月22日客户来到西周运动康复中心,我们做了如下常规检查和评估:

问诊:晨僵,早晨醒来肩膀特别不舒服-+,活动后减轻,活动多加重,

视诊:术侧肩膀前部胸大肌部分、肩关节前侧有明显的水肿(表现为较健侧外凸且颜色较深,如上图1)

触诊:触压有明显疼痛和酸胀,

活动度检查,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完全不受限。

除此之外,我们做了如下三个动作检查:

1. 双臂前伸:

前面观——术侧的锁骨下窝正常的凹陷消失,与健侧比较肌肉“向前凸出”

图2

2. 臂上举无负重上举

后面观:空手上举。术侧和健侧的肩胛骨不在一水平面,术侧的肩胛骨要往外上偏移些,这表示客户术侧的肩关节活动时不太“稳”

图3

3. 上臂负重上举

后面观:负重上举。负重时两侧肩胛骨更接近同一水平面,这表示客户在双手负重的时候,相对空举,肩胛带肌肉收缩,增强了肩胛骨的稳定性。

图4

诊断结论

此诊断的关键依据在于通过动态动作分析来解析此病例的疑难之处:肩关节动态不稳。从动作分析的角度观察,在双手前伸的时候,左侧肩关节(术侧)相对右侧向前位移较多,说明左侧肩关节过度前移,表示左肩膀后侧稳定性减弱。双手上举动作,非负重/负重动作,左侧肩胛骨较右侧都有相对更多的外上方位移,而双手负重上举的动作位移相对更小,说明左侧肩关节有向上不稳定。

另外,在与客户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杨先生最担忧的是肩关节前侧的不适,我们观察到他的患侧肩关节前侧颜色较深,触压有疼痛和显现的水肿样,得出结论:这个区域有炎症。影像学也表明,左侧冈上肌肌腱轻度变性,左肩峰下滑囊炎。

综合这些因素,很明确得出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叫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最常见的是由于肩峰、喙肩韧带和肱骨头间的软组织与肩峰、喙肩韧带碰击,造成这些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并引起疼痛,有时甚至发生嵌顿。

构成本综合征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和肩袖退变等多种病例变化。详见下面视频:

治疗措施

1、软组织松动术;

2、关节松动术;

3、肩关节稳定性训练;

4、姿势动作控制性训练;

5、核心训练;

6、理疗;

7、肌内效贴布

治疗疗效

治疗3-5次后,第一个图中圈圈中肌肉内的异常跳动感消失了。治疗11次后,前侧紧绷感大大缓解,第一次出现完全正常的感觉。第11次时候的两个评估动作对比:

从上图看,两侧无论负重还是非负重已经非常对称。下一阶段的治疗是进一步实现功能正常化和重返运动

部分稳定性训练动作视频: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客户基本不影响生活,实现了来这里的目标,目前无论跑步还是壶铃运动,运动后都是感觉良好,并且每天早晨感觉都是非常正常和良好的,治疗结束一周多后,客户感觉这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解决了。

另外,在这里也纠正了客户硬拉等很多不良动作模式,客户之前跑步或硬拉后会出现腰部酸痛,动作模式纠正后,再未出现过腰酸痛的感觉。

案例分析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很多,其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主要影响肩袖并引起肩峰下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年轻人人群、体育人群的基本问题是不稳定,这会导致关节半脱位、撞击和肩袖疾病,此类患者多数通过专业的物理治疗和稳定性训练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此案杨先生主要是肩关节后侧不稳定,导致肩关节前侧的过度刺激。由于是术后并发症,肩关节周围本身就有很多软组织的疤痕化问题,肌肉力量下降等等,这是难点,如果只是单纯的撞击综合征,治疗的效率会更快。成功康复的关键在于能识别潜在不稳定并用运动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单纯的肩袖肌力训练对这类患者效果不理想,结合动态稳定性训练为患者的不稳定肩关节提供了所需要的动态控制。

作者:吕海生,金晓静

编辑 | 刘琪

• end •

吕海生
吕海生 无职称
好大夫工作室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