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性耳聋那些事!
定义
7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HL。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分型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突发性聋的治疗
一般治疗
首先应卧床休息,消除思想顾虑,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安慰、协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嘱咐患者勿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马秀茹等[29]的研究表明:突发性聋的患者伴焦虑、抑郁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不伴焦虑、抑郁者(94.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对突聋患者的心理干预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015版突聋指南根据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建议: (1)突聋急性发作期(3周以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治疗(包括血液稀释、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具体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
(2)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lmg/kg (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 ,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激素也可静脉注射给药,按照泼尼松剂量类比推算,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激素治疗首先建议全身给药,局部给药可作为补救性治疗,包括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在征得其同意,密切监控血压、血糖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全身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局部给药。
(3)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等)和抗氧化剂(如硫辛酸、银杏叶提取物等)。
(4)同种类型的药物,不建议联合使用。(5)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作为补救性措施。
(6)疗程中如果听力完全恢复可以考虑停药,对于效果不佳者可视情况延长治疗时间。对于最终治疗效果不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失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
分型治疗方案
2015版突聋指南指出:针对不同的听力曲线分型建议
:(1)低频下降型:(1)由于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故需要限盐,输液量不宜过大,最好不用生理盐水。
(2)平均听力损失<30d B者,自愈率较高,可口服给药,包括糖皮质激素、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静脉回流药物(如马栗种子提取物)等,也可考虑鼓室内或耳后注射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或复方倍他米松等) ;听力损失≥30d B者,可采用银杏叶提取物+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3)少部分患者采用(2)的方案治疗无效,和/或耳闷加重,可给予降低纤维蛋白原(如巴曲酶)及其他改善静脉回流的药物。
(2)高频下降型: (1)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 +糖皮质激素; (2)离子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对于减轻高调耳鸣效果较好; (3)可考虑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如甲钴胺等)。
(3)全频听力下降者(包括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 (1)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 ; (2)糖皮质激素;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建议尽早联合用药治疗。
神经修复治疗
近两年有学者认为突发性聋的本质是神经损伤引起的听力下降,那么在针对引起神经损伤的病因治疗的同时,建议可用神经修复类药物进行神经损伤后治疗,提高疗效。如周宇亮[30]将确诊为突发性聋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及体外反搏的基础上加用苏肽生注射液臀部肌注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用药及体外反搏治疗, 15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从而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指出:神经修复药物苏肽生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本文是曹隆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