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臭,不一定是口腔疾病!
口臭,又被称为口腔异味,是指从口腔、鼻腔、咽喉等发出的难闻气味。口臭不仅是一种症状,它更是一种疾病。全球约1/3的人患有口臭。口臭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都有不利影响,是许多人的心头大患。最近,经常有患者咨询口臭相关问题,在此,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引起口臭的常见病因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一、口臭的分类及常见病因
(一)生理性口臭
1、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多为暂时性的,一般在口腔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但是,通常在刷牙、用牙线清洁牙齿、进食、饮水后立即减轻。
3、一般在早晨较重,与早晨唾液量较少有关。
4、饥饿可以引起口臭;但是,暴饮暴食,特别是长期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鱼、肉),更容易引起口臭。
6、吸烟,吃葱、蒜、韭菜等气味浓烈的食物,喝酒、咖啡等饮料,也容易引起生理性口臭。
7、妇女月经期易出现口臭;剧烈运动后也容易出现口臭。
(二)病理性口臭
1、口腔内疾病相关口臭
(1)80%-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
(2)口臭与口腔卫生差和牙周疾病相关。引起口臭的常见口腔内病因包括:龋齿、口腔黏膜病、牙龈炎、牙周炎、牙间隙食物嵌塞、舌苔过厚、口干、扁桃体炎、义齿清洁不充分、口腔肿瘤伴坏死等。
(3)口臭主要由细菌作用于牙间残留物质和后1/3舌背部残垢所引发。
2、鼻腔内疾病相关口臭
急慢性鼻窦炎、鼻后滴漏、鼻内异物(一般见于儿童)、上颌窦炎等均可以引起口臭。
3、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口臭
口臭偶尔由肺部感染引起,如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4、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口臭
(1)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往往伴有顽固性口臭。
(2)食管上段憩室、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消化性溃疡(酸臭味)、胃-结肠瘘、晚期胃癌(臭鸭蛋味)等胃肠疾病可以引起口臭。
(3)胆囊炎、胰腺炎等胆胰疾病也可以引起口臭。
5、全身性疾病相关口臭
(1)若口臭由全身性因素所致,则口腔和鼻腔散发的臭气强度相当。
(2)常见病因包括:晚期肾病(尿臭味或氨味)、晚期肝病(肝臭味或硫磺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苹果气味)、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腥味或金属味)等疾病。
(三)主观性口臭
患者自己感觉到有口臭,但他人没有闻到异味,且相关检查也没有发现口臭的客观证据,又称为“假性口臭”。
二、口臭的诊断和防治
(一)首诊建议
口臭患者,建议首先到口腔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诊查,如果发现明确病因,予针对性治疗,并每间隔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彻底清除牙结石。
(二)明确是否合并相关全身性疾病
口臭患者,如果同时伴有晚期肾病、肝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考虑口臭与该类疾病有关,予积极治疗原发病。
(三)重点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口臭患者,如不存在上述病症,建议做胃镜及碳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积极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详见我的好大夫科普文章:《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您想知道的全在这里!》。
(四)对于主观性口臭患者
1、如果患者经心理疏导、安慰后作用不明显,仍有强烈的“口臭”感觉,则建议到精神科就诊并评估是否存在口臭恐惧症。
2、如果患者存在味觉障碍或嗅觉障碍而怀疑其为神经因素造成的主观性口臭,则建议到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治。
(五)如果未发现口臭的明确原因,许多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改善口臭:
1、空腹时间不宜过长,但吃饭也不要吃得过饱,当进食太多引起腹胀时,可尝试吃点大山楂丸、果丹皮等,以帮助消化。
2、食用胡萝卜、芹菜、苹果、浆果、柑桔、西瓜等纤维或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减轻口臭。
3、平常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特别是注意剔除残留牙缝的肉屑;有顽固性口臭的人应坚持每顿饭后刷牙。
4、食用蒜葱等刺激性食物后可喝绿茶,或嚼茶叶、嚼无糖型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消除口臭。
5、勤喝水、保持口腔湿润,避免用牙齿开瓶盖、嚼槟榔等不良习惯,减少酒精和咖啡的摄入,都有助于改善口臭症状。
6、睡前以漱口液含漱。使用漱口液的最佳时间可能是睡前,但是考虑到许多漱口液中的活性四价成份(西吡氯铵和氯己定)可能被牙膏中的阴离子清洁剂灭活,因此建议患者在刷牙后至少1小时再使用漱口液。此外,考虑到许多臭气来源于舌背后部,所以除了口腔含漱外,建议患者多仰头漱口以清洁咽部,也可以采用塑料材质的舌清洁器轻柔地清洁舌背的后部。
本文是吴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