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亮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肝病内科
肝硬化患者为什么需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406人已读
大多数肝硬化患者都知道定期到医院去做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等化验、检查,以评估有没有贫血,血小板、白蛋白是不是降低了,肝功能稳不稳定,有没有腹水,以及肝脏有没有长肿瘤,但是,对于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呕血、便血或黑便,也没有反酸、烧心或上腹疼痛不适的患者,往往都不太重视做胃镜检查,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怀疑医生建议做胃镜是在增加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这种认为“我得的是肝病,而不是胃病,没必要做胃镜检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肝硬化患者需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一、肝和胃有什么关系?
- 肝和胃都在人体的上腹部,两者紧紧相邻并且有血管相通。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人的胃是在人体的上腹部正中间,而肝脏主要位于右上腹。当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出现门静脉高压症,此时,原本应该经肝脏门静脉回流的静脉血液无法流入,淤积在跟门静脉相交通的一些血管里,使这些血管腔出现异常的扩张、迂曲,即形成所谓的静脉曲张,这些血管包括食管胃底静脉、肚脐周围的静脉以及直肠静脉,对应发生的就是食管胃静脉曲张、脐周静脉曲张和直肠静脉曲张(痔疮),当门静脉的压力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这些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常见,且最为凶险,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危及生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经济负担加重,预期寿命缩短。
-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肝和胃相当于一对邻居,正常情况下邻里和睦,互不干扰。但是这两家的下水道(血管)是相互交通的,发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时,类似于其中一个邻居(肝)家的下水道堵塞了,压力增加,导致隔壁另一邻居(胃)家的下水道无法顺畅的排水,甚至出现返水、倒灌或管道破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静脉曲张
二、肝硬化患者有多大概率会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
- 食管胃静脉曲张跟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有关,其中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随着肝硬化的进展,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率是逐渐增加的,近50%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其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旧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疾病的早期,甚至在未形成肝硬化前就可以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
- 在未发生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8%的人会发生静脉曲张,此外,每年还有8%的患者由小静脉曲张发展为大静脉曲张。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有哪些危害?
- 食管胃静脉曲张最主要的危害就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静脉曲张出血的发生率为5%~15%。曲张静脉的大小是影响和预测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大的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风险最高(每年15%)。
- 尽管40%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自行停止,但目前6周内病死率仍高达20%。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危害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示例
四、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食管胃静脉曲张以及静脉曲张的程度?
- 胃镜、腹部CT、核磁共振(尤其是增强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是明确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其中,以胃镜检查的诊断最直观、最准确、最特异。
- 正常人的食管和胃底静脉一般细如发丝,甚至因为太过细小而在胃镜下无法辨认,但是,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胃镜下可以看到食管静脉明显隆起,呈直线形、蛇形或串珠样、结节样的迂曲,而胃底静脉曲张则呈典型的团块样、球样或瘤样改变。除了能够明确食管胃静脉曲张存在与否之外,胃镜还能判断曲张静脉近期出血的风险,如果曲张静脉表面可观察到明显的“红色征”,则一般提示近期出血风险大。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分级、分型

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五、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后该怎么办?
- 肝硬化患者一旦发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如果尚未出现过呕血、便血或频繁黑便等上消化道出现症状,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预防静脉曲张进展和破裂出血,即做好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服用降门脉压药物治疗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等,并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治疗效果每间隔6至12个月复查1次胃镜,规律的跟踪随访。
- 肝硬化患者如果已经出现过食管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下一步需要做的则是预防静脉曲张再次破裂出血,即进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服用降门脉压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术、组织粘合剂栓塞术),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外科手术(门奇静脉断流手术、分流术)和肝移植等,并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治疗效果每间隔3至12个月复查1次胃镜,规律的跟踪随访。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概述

内镜下二级预防方式及治疗效果示例
本文是吴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