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彭林 三甲
彭林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外科

生命大过一切——饮酒后不能服用的一些药物简介

1758人已读

逢年过节,呼朋唤友,开怀畅饮是人之常情。今天冬至,已近岁末年初,元旦、春节将接踵而至,同事同学、睦邻友好、至爱亲朋自然免不了要聚一聚;无酒不欢,聚会自然要饮酒。各位看君可曾记得前段时间不少媒体有关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差点性命不保的报道?

这提醒我们:生命是宝贵的,决不能只要感情不要生命!如果命都没了何谈感情?为了每一位朋友的生命安全,我综合文献报道简介一些酒后不宜服用的药物供大家参考。

头孢+=毒药

这是因为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面红、眼红(结膜充血),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甚至急性心梗、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害、惊厥,最严重的人会猝死。这是体内乙醛潴留导致的中毒反应,其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酒精摄入量成正比,因此,服药后不饮酒,更不能“感情深、一口闷”。

这类药物主要有头孢类(俗称先锋霉素)抗生素,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霉素和甲硝唑等,包括针剂、片剂等。

安眠药+=自杀

因为安眠药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神经中枢——大脑的抑制作用,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而酒精(乙醇)可以加速人体对安眠镇静药物的吸收,可以使血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导致低血压,抑制呼吸。双重作用的结果,可能导致严重意外发生,例如跌伤、昏迷、休克、因呕吐误吸而窒息,甚至死亡。

这类药有苯巴比妥(鲁米那)、水合氯醛、地西泮(安定)、氯氮卓等片剂、水剂和针剂。

降血压药+=心脑血管意外

一般来讲酒精进入人体后血管会先扩张后收缩,所以饮酒后不少人会出现心跳加速、感觉头部血管跳动和搏动性头痛,尤其是低头时头晕不适。但是服用某些类型降压药的人饮葡萄酒后更容易出现低血压休克或高血压脑出血/心律失常等而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某些降压药使葡萄酒内的酪胺不能在人体内正常代谢,造成体内大量蓄积酪胺所致。

除了降压药利血平,异烟肼(抗结核药)和一些抗癌药也有类似作用。

止痛药+=胃肠出血

酒精本身伤胃肠,止痛药对胃肠粘膜也有损伤作用,两者联合加重胃肠损伤,尤其是对有胃肠炎的人损害更大,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很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严重者需要住院诊治,得不偿失。

这类药主要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的氨酚/伪麻类药物,例如日夜百服咛等。

降糖药+=休克/或昏迷

胰岛素分泌增加: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如果饮酒人血糖在服药后已经降到正常则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格列本脲后好发。

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类与酒精混用导致血液中乳酸堆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和乏力等不适。

肝损害与酮症酸中毒:长期饮酒损害肝脏,酒精抑制人体胰岛素对葡萄糖的降解,大量饮酒时这种双重打击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导致昏迷。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降糖药引起的这些不良反应很像醉酒,容易被假象掩盖而延误救治,危及生命。

抑郁+=反应更迟钝+血压升高

抑郁药本身有镇静作用,服药后脑子反应减慢,人变得困倦和迟钝;酒精也有这种作用,2者相加会出现叠加效应,让人变得更困倦、更迟钝,甚至可能加重抑郁症的病情。

酒精会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血压上升,潜在一定危险(出血)。

酒精可以让服药者头晕、犯困和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例如舍曲林、盐酸氟西汀和帕罗西汀者最好也不要饮酒。

治疗关节炎+=胃溃疡+肝损害等

多为非甾体类消炎药,本身对胃肠道粘膜有损伤,潜在溃疡和出血等风险;这些药物还有肝毒性,可以引起高血压、心衰和水肿等。酒精与这些药物重叠会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更容易诱发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加重肝损害,促进心衰和水肿发生。

这类药物主要有塞来昔布(西乐葆)、萘普生和双氯酚酸钠(扶他林/扶他捷)等。

生命只有一次,愿各位朋友规避风险,保持健康。

彭林
彭林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