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蒋晓红 三甲
蒋晓红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关于碘的科普----要不要补碘

2063人已读

的科普

适碘的重要性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慧元素”之称,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原料,甲状腺激素能维持机体基础活动、调节新陈代谢,参与人体内几乎所有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和脑。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比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俗称“呆小症”)等;碘摄入过量也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亢甲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对孕产妇而言,碘摄入过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减、亚临床甲减可引起流产、死产、胎儿发育迟缓等,还可造成新生儿甲减。这提示我们,在碘营养不良的防治工作中,要具体人群具体分析,既要防止碘缺乏,又要避免碘摄入过量。

我国碘营养状况概况

上世纪70年代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碘缺乏,这提示我国居民日常从天然饮食中获取的碘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1996年我国采取了普遍食盐加碘的策略,碘盐成为了大部分居民碘摄入的主要来源。普遍食盐加碘政策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逐渐改善甚至扭转了我国居民碘营养不良的状况。2018年我国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补碘指南》指出,我国健康成人体内的平均碘总量为30 mg,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的碘储备仅能维持 2-3 个月。

随着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饮食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强,普遍食盐加碘政策逐渐引发了对碘营养过剩的担忧。政策实施初期,确实出现过居民碘超适宜量和碘过量的情况,对此我国已先后于2002年及2011年两次及时调整了《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允许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居民碘营养状况选择不同的食盐加碘浓度。此外,我国也因地制宜地对水源性高碘地区供应未加碘食盐,同时实施改水。

2019年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等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各省市、地区居民碘营养现状调查的文章,显示国内多省市一般人群、部分省市儿童及婴幼儿碘摄入适宜量或超适宜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总体碘摄入不足或缺乏;同一地区的城乡居民碘摄入总体水平存在差异;沿海城市居民如不食用碘盐也面临碘缺乏风险等。这提示国内一般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向好,部分特需人群碘摄入不足,地区、人群及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加强动态监测、提供精准化建议。

碘的天然来源及代谢

人体摄入的碘80% 以上来自食物,10%-20% 来自饮水,从空气中获得的不足5%。天然膳食中的碘大部分是无机碘,可通过消化道迅速吸收。不同天然食物中的碘含量各不相同。海产品中海带、紫菜含碘量最高,其次为鱼虾蟹贝类;非海产品中蛋类含碘量最高,其次为奶肉类、淡水鱼,蔬果类含碘量最低(各类常见天然食物中的具体碘含量请参考本文第六部分)。同时,人体内的碘每天都在代谢,正常情况下,90% 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约10%从粪便排出,少量通过皮肤、毛发、呼吸排出。此外,哺乳期妇女的乳汁碘含量约为血浆的2-3倍,是母体对婴儿供碘的重要途径。

碘营养状况的评价

碘的需要量取决于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目前认为一般成人碘的生理需要量为60μg/d,我国营养学会对一般成年居民碘推荐摄入量为120μg/d。WHO对成年人碘推荐摄入量为150μg/d。

常见的碘营养状况评价指标有尿碘中位数、甲状腺肿大率、新生儿TSH异常率、甲状腺容积、血清碘等,其中以尿碘中位数操作简明、应用较广。目前较常采用的是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共同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2007 WHO/UNICEF/IGN推荐的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标准

人群

尿碘中位数(μg/L)

碘营养状况

儿童、一般成人

<100

碘缺乏

100-199

适宜

200-300

碘超适宜量

≥300

碘过量

妊娠妇女

<150

碘缺乏

150-249

适宜

250-500

碘超适宜量

≥500

碘过量

WHO世界卫生组织;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IGN(旧称ICCIDD)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

碘的补充方法

碘的补充方法包括膳食及药物两部分,对一般人群而言,碘的摄入主要来自加碘食盐、食物和饮水。其中,食用加碘食盐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补碘方法。食盐加碘是 WHO推荐的一种持续、方便、经济的补碘措施,在控制碘缺乏病方面安全有效。

膳食

加碘食盐、食物、饮水等

药物

碘油丸、含碘药物等

2012年我国更新了《食用盐碘含量》(GB26878-2011)标准,规定加碘食盐中碘元素平均含量为20-30mg/kg。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加碘盐有两种浓度25mg/kg和30mg/kg。对不同人群,2018年《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作出了以下建议:

对不同碘需求人群

一般人群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居民从膳食中获得的碘为35-50μg/d,如果每日摄入5 g加碘食盐,即可满足一般人群碘推荐摄入量。

特需人群

妊娠、哺乳妇女

1.备孕阶段:为达到良好的碘营养状态,应食用加碘食盐。

2.妊娠、哺乳阶段:应选用妊娠妇女加碘食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婴幼儿(出生后至36月龄内)

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更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骨骼肌肉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

1.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当母亲碘摄入充足时,能满足0-6月龄儿的需要;

2.7-12月龄儿可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

3.13-24月龄儿可摄入少量加碘食盐而获得一定量的碘。

4.婴幼儿辅食中应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5.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购买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0765-2010的加碘乳制品。

儿童和青少年

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碘的需要量增加,应食用加碘食盐。

对生活在不同碘环境中的人群

非水源性高碘地区

应食用加碘食盐。

水源性高碘地区*

1.该地区的居民从饮水中已经摄入足量甚至过量的碘,故应食用未加碘食盐。

2.水源性高碘地区改水后,如水中碘含量下降至碘缺乏水平,居民无法从饮水中摄入足够的碘时,需要食用加碘食盐。

沿海地区

虽然盛产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但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很大,因此仍建议沿海地区居民食用加碘食盐。

*2012年卫生部调查显示,中国水源性高碘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9个省(区、市)109个县(市、区、旗)735个乡镇。

甲状腺疾病患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患者应该限制碘的摄入,尽可能忌食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果应用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碘含量高的食物应该禁食至少7天。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如果甲状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坏所致甲减,患者需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食用加碘食盐或未加碘食盐对甲状腺无明显影响。

2.如果甲状腺组织部分切除所致甲减,可以正常碘饮食,包括食用加碘食盐。

3.如果碘过量所致甲减,需查找碘过量原因,例如高水碘、食用过多富碘食物等,限制碘的摄入。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即可以食用加碘食盐,但应适当限制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

甲状腺结节

1.碘摄入过多或不足都能使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升高,因此要适碘饮食。

2.如果是有自主功能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出现了甲亢,需限制碘的摄入。

甲状腺癌

1.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二是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特别是B超和细胞学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幅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2.目前暂无确切证据表明补碘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存在相关性,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正常碘饮食。

3.如需进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疗,治疗前需低碘饮食。

甲状腺疾病与妊娠

为保证母体和胎儿的需要,甲状腺疾病患者妊娠期应摄取足够的碘,食用加碘食盐是最好的方法。

1.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和甲减的妊娠妇女要摄取足够的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

2.妊娠前有甲亢并低碘饮食的患者,在拟妊娠前至少3个月食用加碘食盐,以保证妊娠期充足的碘储备。

3.妊娠期甲亢患者要摄取足够的碘,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

4.妊娠期间应权衡利弊,谨慎选择会暴露于高碘环境中的诊断措施和治疗药物。

各类常见食物的碘含量

以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单位:μg/100g可食部)。

食物种类

食物名称

碘含量

食物名称

碘含量

藻类

海带(干)

36240

海带(冷鲜)

2950

海草

15982

海苔

2427

紫菜(干)

4323

虾类

虾米(干)

983

虾皮

379

海米(干)

394

基围虾

16.1

蟹类

花蟹(母)

45.4

河蟹(公)

27.8

梭子蟹

33.2

贝类

鲍鱼(鲜)

102

蛏子

65.4

贻贝[淡菜]

91.4

扇贝

48.5

牡蛎

66.0

蛤蜊

39.3

海鱼类

带鱼

40.8

大黄鱼(养殖)

14.9

鳕鱼

36.9

银鲳鱼

10.9

多宝鱼

33.4

海鲈鱼

7.9

小黄鱼

15.6

黄花鱼

5.8

淡水鱼类

鲫鱼

10.1

胖头鱼

6.6

草鱼

6.4

蛋类

鹌鹑蛋

233

鸡蛋

22.5

鸭蛋

34.2

谷类及制品

有机糙米

14.5

小麦粉

1.5

高粱米

7.0

大米

1.4

荞麦面

6.8

玉米

1.1

小米

1.6

薯类

紫薯

2.5

红薯

0.5

马铃薯

1.2

豆类(干)

大豆

5.2

赤小豆

4.0

绿豆

5.0

蔬菜类

茴香

12.4

大白菜

2.4

苋菜(绿)

7.0

毛豆(去皮)

1.8

小白菜

5.0

冬瓜、苦瓜

1.7

菠菜、香菜

4.6

白萝卜、丝瓜

1.4

空心菜

4.5

芥蓝菜、芹菜

1.3

茼蒿

3.8

胡萝卜、豆角、洋葱

1.2

山药

3.6

黄瓜

1.0

生菜

3.4

茄子、尖椒、西葫芦

0.8

油麦菜

3.1

番茄、南瓜

0.7

韭菜

3.0

圆白菜

0.4

坚果类

核桃

10.4

花生

2.7

杏仁

8.4

黑芝麻

1.2

菌类

黑木耳

10.1

口蘑

1.6

银耳

3.0

杏鲍菇

1.2

香菇

2.1

金针菇

0.4

畜肉类(瘦)

牛肉

4.1

猪肉

1.9

羊肉

2.9

禽肉类

鸡腿肉

4.5

鸭肉

3.0

鸡胸肉

3.2

奶及奶制品类

蒙牛纯甄风味酸牛奶

35.4

牛奶(消毒)

1.9

伊利舒化奶

32.4

酸奶

0.9

蒋晓红
蒋晓红 主任医师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