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衰预警!这种情况就别扛了!
专家介绍:李轶江教授,现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原德国弗莱堡大学心脏中心心血管外科医师,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导师,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分子医学科研博士,心脏外科学临床博士,同时拥有德国心脏外科专科医师执照和德国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执照。曾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教授、研究生导师,是深圳市“孔雀计划”认定的B类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宝安高层次人才。现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脏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SCI期刊《The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on》杂志编委、统计源期刊《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编委等。
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身体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医院看病的习惯。事实上,有些疾病可能能扛过去,但对于大多数疾病,扛着只会延误治疗时机。对于心衰这种疾病,“扛”就好像“悬崖不勒马”,后果会非常严重。
“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不全的最严重阶段,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一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疾病使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同时舒张功能障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3%,心衰患者有约1370万人。在>7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更是超过了10%。也就是说,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患有心衰。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出院后5年内死亡率高达42%。据统计,我国医院内每年因心衰死亡人数约17万,平均每天就有465个人死于心衰。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心衰的后果虽然严重,但系统规范的治疗和严格规律的自我管理能将心衰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延缓心衰的发展,“悬崖勒马”,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很多患者对心衰的症状和危害不了解,身体不舒服喜欢扛着,不能保障心衰治疗和管理,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以下这些症状提示心衰的发生,需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坚决不能硬扛。
01、气短和乏力:
由于心脏功能障碍,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许多心衰患者往往在轻微的活动后就会上气不接下气。
02、心跳加快、心慌:
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射血困难,机体自身调节会使心率加快以便增加心脏射血。
03、脚和脚踝肿胀:
心衰和肾功能减退导致液体积聚,不仅可以导致下肢肿胀,还可能使体重异常升高,如24h内就可能增加1-2kg。
04、持续地咳嗽和气喘,平躺感觉呼吸困难:
这是由于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液体在肺内积聚。咳喘的加剧通常是心衰加重的表现,提示患者需要及时就医。
05、手脚冰凉、浑身发冷:
心衰患者输出血量过少,体内大多数可用的血液都流向了大脑等重要器官,末梢血液循环障碍。
06、情绪低落:
心衰患者通常会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定认知,导致了他们的忧虑患者在承受浑身乏力等心衰症状的困扰的同时还总在担心拖累家人、朋友。
有一些患者在规律的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心衰加重的情况,出现疲乏加重、运动耐力降低、静息心率增加≥15-20次/min、活动后气急加重、水肿再现或加重、体重增加等症状。这时患者可以选择根据症状自行调整基本治疗药物,如增加利尿剂剂量,根据心率和血压调整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的剂量等。但如果自行调整药物后症状没有缓解,反而有愈发加重的趋势,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由专业的医生协助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千万不要硬扛。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
哪些事项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坚持服药:这是心衰治疗最根本的原则。
检测血压、心率及体重:血压、心率和体重是反映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可靠指标,如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
饮水适度:由于心衰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注意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营养均衡:心衰患者要保持营养均衡,少油少盐。
适量运动:心衰患者很难承受高强度的运动,一定要控制好运动量和时间。
心情愉快: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
本文是李轶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