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志潘
主治医师
华中阜外医院
儿童心脏中心
冠状动脉杀手-川崎病
702人已读
川崎病又称作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 1967 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全身急性血管炎性病理改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等心血管后遗症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正常心脏以及冠脉

川崎病引发多发冠脉瘤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超过5天的持续性发热、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多形性皮疹、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双眼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 及指端脱皮等;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以痊愈,但是,这些痊愈的患者仍有后期发生冠脉异常的风险,应该定期随访,定期复查。

川崎病临床症状
急性期治疗方案:阿司匹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发病前十天进行治疗尤其重要)。
冠脉瘤治疗方案:继续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冠脉瘤增大,建议加用氯吡格雷,华法林。如果出现冠脉狭窄病变,则需要外科手术如冠脉成形,冠脉搭桥手术或者介入手术治疗(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和旋转消融术)。
本文是魏志潘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