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宏涛 三甲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

【儿童胸痛】是心脏出问题的预兆么?

899人已读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在门诊见到很多焦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胸痛”,这其中有学龄前幼儿,也有青春期儿童。家长忧心的是,我的孩子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而一些家长则是辗转多家医院也未能找出病因。

本文即以一个心脏外科医生的角度,来谈谈儿童胸痛这个难题。相较于常见的儿童腹痛,胸痛更能引起家长的重视,这是好事儿,但也首先告诉家长们一个结论:这部分患儿中,大约90%都没有心血管器系统质性疾病。

截屏2022-06-08 14.05.53.png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胸闷胸痛来源于心血管疾患的可能性反而更小,且实际中,患儿的症状多是由家长“代诉”,也难免放大或者掩盖了部分实情。年长患儿的主诉则多倾向于“针扎样难受”、或者“钝痛”,或者难以名状的“不舒服”,发作时间一般短暂,程度中等,跟体育活动关系不大。大部分患儿无胸闷憋气,无心慌,少部分会觉得头晕、发力,伴有长叹气甚至过度通气,晕厥非常少见。

虽然概率不到10%,但从心脏外科角度来讲,我们肯定首先需要排除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胸痛胸闷。主要包括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心脏病包括可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先心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可引起缺氧的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及瓣膜相关疾病,如马凡综合征。上述各种病变主要通过心脏彩超确定,其中二尖瓣脱垂易伴胸痛,尤在少女,也可伴心律不齐,但罕有危及生命者。这类疾病导致的胸痛,多发生在劳力过程中,伴有心慌、劳力性晕厥或者运动耐量减低。门诊见到的很多患儿主诉往往与此不符。

(2)获得性心脏病:如扩张、肥厚及限制型心肌病、川崎病、风湿热、冠状动脉痉挛、心脏肿瘤及心脏手术所致的心脏及血管病变(主要累及瓣膜及冠状动脉)等。其中川崎病在婴幼儿易致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狭窄,由此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疼痛和胸闷等可致猝死,需高度警惕。这类患儿必须完善专门的冠脉超声检查。

上述两大类病因中,部分需要外科手术干预,而还有一些心血管疾患,则更偏向于内科。常见的也包括两大类。

(1)心肌炎这也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一个疾病。首先,小儿心肌炎不多见,其次,本病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这类患儿多数有前驱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比如发热、肌痛,或者其他非特异症状,比如腹痛、呕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无疼痛,合并心包炎时可能引起胸痛。常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长出气及乏力等,可合并呼吸窘迫,严重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爆发性心肌炎则进展迅速,甚至在作出确定诊断前已经危及患儿生命。这类患儿多数存在心电图异常或心肌酶谱升高,心脏彩超可提示心功能受损,应用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改善。这类患儿在门诊中见得非常少,所以大部分家长担心的问题也不存在。顺便说一句题外话,部分患儿化验会提示心肌酶谱异常,多数只能代表心肌损伤,并不能等同于心肌炎

(2)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均可引起胸痛和胸闷。这类患儿需要完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而实际中,患儿很多仅仅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这样的无害性生理现象,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在健康的心脏基础上。这类患儿最好前往心血管内科就诊。

截屏2022-06-08 14.06.12.png


除了上述问题,儿童胸痛可能与心脏相关的还有以下一些情况:

(1)心脏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也可见于学龄前。患儿多自述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甚至诉头晕,乏力,多汗,四肢麻木。家长可观察到患儿喜欢深吸气,叹息样长出气,但平素患儿活动并不受限,入睡后症状消失。这类患儿其实属于心理障碍范畴,常规检查多数阴性。家长过度的紧张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患儿,部分患儿会有抑郁、焦虑、强迫症发作。对于这类患儿,主要依靠压力调整,改善家庭环境,规律作息方式等,必要时精神卫生科就诊。

(2)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临床关注较少,它多见于女性青少年,除胸痛症状外,还有手脚发凉、心慌、发麻、手心多汗、夜眠不安及焦虑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增高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段改变,心肌酶谱及心功能均正常。这类患儿必要时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

以上基本就是从心脏外科角度我们主要考虑的一些胸痛原因,而在完善心肌酶、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我们家长还需要考虑下面一些非心因性原因,主要包括几大类。

(1)消化系统:胃食管反流病(GERD)、食管炎、食管痉挛、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异物食入、膈疝、胆囊炎等均可引起胸痛等症状,其中GERD和食管炎与胸痛关联性最强。儿童上消化道炎性疾病引起反复胸痛/胸闷的原因可能与胃、食管、心脏共用传入性迷走神经这一解剖因素有关。这类患儿的胸痛多与进食有关,可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查,24h食道PH监测及钡餐检查进行明确诊断,部分患儿可能需行内镜检查。

(2)呼吸系统:这类患儿的胸痛多伴咳嗽、呼吸困难及喘息发作等,病因包括气胸、胸腔积液、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罕见如儿童肺栓塞,则多为急性病程,会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循环衰竭,这类患儿可合并心脏病。气道异物偶尔也可引起胸痛。慢性咳嗽的患儿也会因肌肉劳损而导致胸痛,极少见重度咳嗽导致肋骨骨折导致的胸痛。

(3)骨骼肌肉原因系统疾病:发生率为15%~31%,这类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前者好理解,后者则可能与肋软骨炎,滑动综合征等有关。肋软骨炎表现为沿胸骨缘肋软骨的压痛,部分患儿表现为提举沉重书包以及单肩背书包时出现胸痛。滑动综合征患儿的第8~10肋的肋软骨滑脱,可压迫肋间神经,进而引起胸痛。肋间神经受压也可能与不良姿势,比如驼背用电脑,长时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不良站姿等有关。部分患儿的胸廓畸形,比如漏斗胸、鸡胸也会引发胸痛。漏斗胸更常见,其胸痛可能与结缔组织异常有关。

最后,如果全部排除以上病因,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类患儿归为不明原因。实际中,大概52%的患儿无法找到明确的器质性疾病,这类患儿的胸痛和/或胸闷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女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较男童更明显。原因可能与儿童的心理负担加重,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青春期女童因第二性征和月经初潮的出现,更容易出现精神心理不稳定等。

截屏2022-06-08 14.06.05.png


归根结底,这类患儿的症状多数为心理因素导致(大概30%)。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对此类患儿进行精神心理状态评估,并进行心理疏导、放松安静疗法等降低其交感神经张力,可能有助于减轻其主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的最后,总结一下。胸痛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症状,多数为良性胸痛,可随诊观察。部分患儿只是短暂发作,而一些患儿则可能持续数年。在排除各种器质性病变后,我们医生和家长能做的,只能是注重患儿心理呵护,积极协助其改善生活作息方式,而时间,是最好的解药

张宏涛
张宏涛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