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刘雪来 三甲
刘雪来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普通外科

小儿腹股沟疾病(19):腹腔镜三孔法内环口缝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操作流程

599人已读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1岁以上的斜疝儿童,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从传统的腹股沟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到三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到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再到腔镜辅助下疝气钩针经腹膜外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儿童疝气手术不断被革新。本文,笔者回忆和记述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从事小儿外科工作期间,经常采用的三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并以术中图片为例,图解简述腹腔镜三孔法内环口缝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操作流程,如下:

(1) 以右侧腹股沟斜疝为例,通常缝合内环口(以下简称“洞口”)相对困难的位置在洞口上壁。经脐正中做5mm切口,穿置5mmTrocar,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在患儿双侧腹直肌外侧0.5-1cm处各做1个5mm切口,放置Trocar,左手持操作钳,右手持腹腔镜针持。因人而异和因习惯而已,部分小儿外科喜欢先缝合洞口上壁。第一针,注意左手用腹腔镜钳轻轻提起壁层腹膜,右手持针器抓持Proline带线针从10点钟方向进针,顺时针缝合,从2-3点之间出针(图1-2)。

(2) 第二针顺时针缝合,沿洞口2-3点之间进针,在5点钟方向,出针(图3-5)。

图片1-12为操作流程。

(3) 双手配合,避免动作僵硬。左手用腹腔镜钳提起壁层腹膜(图6),充分显露患侧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在女童为子宫圆韧带),用左手用腹腔镜钳提起精索血管前壁的腹膜,进针,针走形于腹膜和血管之间,跨越精索血管之后出针(图7)。继续顺时针在输精管右侧进针,针尖在腹膜内避开输精管走形,注意双手配合,在8-9点位置出针(图8-9)。注意:因习惯不同,也可以沿洞口2-3点之间进针,在5点钟方向不出针,一直沿腹膜和血管之间走形,并跨越精索血管之后出针;再者,也可以不在腹膜和血管之间走形,即避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针线在腹膜内走形。

(4) 在8-9点位置进针,从原始进针点出针(图10-11)。

(5) 沿远近方向打结(图12)。

图片为我在术间和小患儿的合影。

谨以此文,纪念自己的成长和经历,感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小儿外科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Plus:想起哈尔滨儿童医院外科孙清政教授在看完此文时,给我的提醒:“雪来,一定要注意,Proline带线针,有时候针线连接处在腹腔断开,针掉落在腹腔里。很惊险,很后怕,心有余悸,很久不用Proline了。”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工作之后,我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SPLPEC手术来闭合内环口。只有一次,三孔法完成肛门闭锁手术之后,术中发现患儿有疝气,借助三孔法行本文手术闭合。叮嘱巡回护士提供给我的是2-0带针慕斯线缝合内环口。

2015-10-25,6:06 pm,刘雪来草书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部小儿外科病房

2019年5月8日星期三,随笔和修改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门诊


刘雪来
刘雪来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