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振宇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肺CT检查中的肝脏低密度灶
948人已读
肺CT是肺部疾病常用的检查,也常列为健康体检项目。
肝脏在腹腔的位置较高,紧邻肺和膈肌,而可显示在肺CT图像上,因此能“意外”发现肝低密度影,见图1、图2,为此前来就诊的人也越来越多。

图1 肺CT(平扫)报告肝低密度灶(不能鉴别病变性质)

图2 肺CT(平扫)见肝低密度灶
CT扫描有平扫CT和增强CT之分,前者是不用造影剂,后者是CT平扫后需要注射造影剂,造影剂可以使脏器血管充盈而鉴别含血管疾病、无血管病灶。
多数情况下肺CT是平扫检查,若肝脏有“占位性病变”时,多为肝脏低密度灶,即肝脏局部区域的CT值较低,病灶的密度对比周围组织密度要低,CT显示为肝脏的暗色区域,见图2。
这种临床上称为“肝占位性病变” 的低密度灶,最常见的是肝囊肿和血管瘤,属良性病变,无需恐慌紧张。当然,也有个别为其他病变。
明确肝占位病变的性质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见图3、图4。

图3磁共振(增强)报告为肝囊肿

图4 磁共振(增强)肝囊肿图像
选择哪种检查方法,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普通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无创伤,可以明确多数的肝囊肿和血管瘤,不妨可以首先检查。
本文是申振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