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杜老师讲课啦2024年11月02日 31 0 0 -
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有关。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在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这些疾病不仅包括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还涉及较少见的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GID),以及罕见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嗜酸性粒细胞是骨髓中生成的一种白细胞,通常存在于血液和组织中。它们在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多种效应分子(如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和白三烯)来介导炎症反应。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的多样性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EADs)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涉及不同的器官和系统。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病理作用,这些疾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血液和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密切相关。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引发气道炎症、粘液分泌增加和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哮喘症状的加重。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这种疾病常伴有鼻腔和鼻窦的持续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且这些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与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有关。2、胃肠道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GID):包括嗜酸性食管炎、嗜酸性胃炎和嗜酸性结肠炎等,表现为胃肠道的炎症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EGID的症状因受累部位不同而异,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和消化不良等。3、血管和结缔组织疾病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这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性血管炎为特征。EGPA患者常表现为哮喘、鼻窦炎和多系统受累,包括皮肤、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HES的特点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并可能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如心脏、肺、皮肤和神经系统。HES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皮疹、呼吸困难、心衰和神经系统症状等。诊断和治疗的进展现代医学的发展使我们对嗜酸性粒细胞和相关疾病的理解大大加深,尤其是在II型炎症的机制和生物学方面。这为靶向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进展:诊断技术的进步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诊断和监测EADs的重要指标。持续的高嗜酸性粒细胞(>1.5×10^9/L)需要详细的诊断工作,包括排除继发性原因(如感染和药物反应)和确定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疾病。组织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用于评估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这在诊断EGID和CRSwNP中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可帮助评估疾病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特别是在CRSwNP和EGP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生物靶向疗法抗IL-5疗法:如美泊利单抗(mepolizumab)和贝那利单抗(benralizumab),专门针对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哮喘患者的症状和急性发作。这些药物通过阻断IL-5的作用,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存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抗IL-4/IL-13疗法:如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对CRSwNP和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有显著疗效。这类药物通过抑制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传统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prednisone)和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仍然是EADs的主要治疗手段。激素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控制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用于治疗严重的EGPA和HES患者。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功能。多学科协作由于EADs的异质性,建议采用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变态反应科医生、临床免疫学家、呼吸科医生和胃肠病学家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识别和管理II型炎症及其相关病理方面。未来展望随着对嗜酸性粒细胞生物学和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多精准靶向治疗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将显著降低疾病负担和医疗成本。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EADs。例如,通过检测血液和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基因表达模式,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EADs。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先进技术,识别患者对不同治疗的反应,从而优化治疗效果。新型药物开发:开发更多靶向嗜酸性粒细胞及其相关炎症通路的新型药物。例如,针对IL-33、TSLP等新的炎症介质,设计特异性抑制剂,以进一步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反应。结论总之,嗜酸性粒细胞在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过敏反应科医生,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以更好地服务患者。通过多学科协作和精准医学的应用,EADs的管理将迎来更光明的未来。继续研究嗜酸性粒细胞的病理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将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和福祉。
盛景祖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5日 180 0 3 -
除了过敏,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柳絮花粉季节,过敏患者激增,大家通常将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与过敏性疾病相联系。然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实际上是包括非血液系统(继发性或反应性升高)和血液系统(原发或克隆性升高)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可能伴有嗜酸细胞浸润引起的相关器官功能损伤。一、定义 具体来说,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我们临床可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另外,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满足以下情况时,满足诊断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具体包括:①外周血2次检查(间隔时间在1个月以上)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0%;③病理证实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广泛浸润;④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下)。 二、病因 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需要考虑以下可能原因:(1)遗传性(家族性)HE:发病机制不明,常见于儿童,有些患者同时伴有免疫缺陷,没有继发性或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证据。(2)继发性(反应性)HE:主要可能原因有:①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毒(如HIV、单纯疱疹病毒、HTLV-2)真菌、细菌、分枝杆菌感染等;②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花粉症、过敏性胃肠炎等;③呼吸道疾病:Lǒeffler综合征、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等;④心脏病:热带心内膜纤维化、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炎等;⑤皮肤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Gleich综合征等;⑥结缔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病、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大疱性类天疱疮、IgG4相关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等;⑦药物: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综合征(DRESS)等;⑧肿瘤:实体瘤、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为非克隆性)等;⑨免疫系统疾病:高IgE综合征、Omenn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IgA缺乏症等;⑩其他: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实体器官排斥反应、木村病等。(3)原发性(克隆性/肿瘤性)HE:是指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血液肿瘤克隆,定名为髓系和淋系肿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M/LN-eo-TK)。根据受累基因不同,分为MLN伴PDGFRA重排、MLN伴PDGFRB重排、MLN伴FGFR1重排、MLN伴JAK2重排、MLN伴FLT3重排和MLN ETV6::ABL1等6个亚型。(3)意义未定(特发性)HE:查不到上述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性原因。 三、相关器官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伴有的器官受损:器官功能受损,伴显著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或)发现嗜酸性粒细胞颗粒蛋白广泛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显著的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下)且有以下1条及以上:①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②血栓形成,伴或不伴栓塞;③皮肤(包括黏膜)红斑、水肿/血管性水肿、溃疡、瘙痒和湿疹;④外周或中枢神经病变,伴或不伴慢性或反复神经功能障碍。基于此,患者如果偶然发现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细胞明显升高,或者出现了相关临床症状表现,请不要忽视身体的警示,建议请血液专科医师进行相关检查及诊断。参考文献:中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
广安门医院科普号2024年04月09日 202 0 2 -
张主任,您好!21年3月查体血常规异常,无症状,医生认为是慢性nk增多症。寿命多长?会进展吗?预后?
亿迎新生患者关爱中心2023年04月19日 203 0 0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低热,儿童,找不到原因,中药可以降低嗜酸粒细胞吗?
2022年11月24日 51 0 0 -
孩子嗜酸细胞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办
1、定义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值一般是小于<0.45×109/L。临床上,一般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定义为:绝对值计数大于≥0.5×109/L。注:有些医生可能会看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比率增高即判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正常个体一般<5%)。但,我们不应该采用百分比来定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因为百分比可随白细胞总数和其他白细胞成分(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而变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多数临床实验室采用嗜酸性粒细胞≥0.5×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粒细胞≥1.5×109/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嗜酸性粒细胞≥1.5×109/L(间隔至少1个月的2次检测均如此),加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致器官功能障碍。2严重程度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4度:轻度:0.5–1.5×109/L中度:1.5–5.0×109/L重度:>5.0×109/L极重度:>20.0×109/L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因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很多即使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孩子也比较常见,通常是偶然发现的,短暂的存在,如果不是持续性存在,没有太大的临床意义。如果由持续性的重度及以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者出现了一些危险信号体征情况的话,需要专科进一步寻找病因。常见原因●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这些是轻度至中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最常见原因。药物过敏:最常见于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和抗癫痫药。但可由几乎任何处方或非处方药物、草药或膳食补充剂引起。●传染病寄生虫(如类圆线虫病、旋毛虫病、丝虫病、弓首线虫病、血吸虫病、钩虫)。寄生虫感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从发病时就存在。体外寄生虫(如疥疮、蝇蛆病)患有异食癖的儿童有可能摄入动物粪便中的弓首线虫,那些赤脚在沙土中玩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皮肤幼虫移行症。包括类圆线虫和弓首线虫在内的一些寄生虫是世界范围内的地方病,无论旅行史如何,都应予以考虑。但通常在细菌和病毒感染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常是被抑制的。罕见原因●肿瘤疾病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急性或慢性嗜酸性白血病其他髓系肿瘤(如慢性髓系白血病、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淋巴恶性肿瘤●免疫疾病免疫缺陷(例如,DOCK8缺陷、高IgE综合征、Omenn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发性疾病(如结节病、炎症性肠病、IgG4疾病、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嗜酸性细胞疾病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伴有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肉芽肿病嗜酸性胃肠疾病●其他原因辐射暴露胆固醇栓塞肾上腺功能减退白介素-2治疗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办?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并不常见。如果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升高(>0.5×109/L),持续超过3-6个月以上,需要注意寻找原发病因。若无症状,可每6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中度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5–5.0×109/L),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以及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0×109/L),需要立刻进行病因方面的检查,以及转入专科诊治。而极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则需要住院检查,尽快查明病因,并且监测有无脏器损害等情况。提示需要紧急评估或转诊的危险信号:包括急性发热、淋巴结肿大、器官肿大或器官功能障碍。儿童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通常是继发于另一种疾病的反应性增高,而不是原发性白细胞异常。因此只有查明原发病因之后,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才会得到缓解。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10日 681 0 0 -
白细胞计数10.16,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8,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16.4,平均血小板体积8.9
于莉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02日 123 0 0 -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比值高怎么引起
师晓东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02日 459 0 7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正常人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分类的3%~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AEC)为(0.35~0.5)×10/L,如外周血AEC超过正常值上限时,则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分轻度(AEC超过正常,且<1.5×10/L)、中度(AEC1.5~5×10°/L)和重度(AEC>5×10°/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一般分反应性或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非经典型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与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eosinophilicleukemia,CEL)两类。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大多为反应性所致。CEL与HES年发病率为0.036/10万人,属于较少见的克隆性血液病,它们以不明原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5×10°L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持续半年以上并伴有靶器官损伤为特征。反应性和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病因1.过敏性疾病最常见,如哮喘、药物(如抗生素、NSAIDs类药物和抗精神病类药物)》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等。如为药物过敏所致,停药后嗜酸细胞数可恢复正常。2.感染性疾病次常见,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绦虫、丝虫)病、分枝杆菌感染、球孢子菌病等侵袭性真菌感染、疱疮病毒与ⅢV感染等,其中以寄生虫病最常见。3.皮肤病如荨麻疹、大疱性天疱疮、湿疹、疱疹样皮炎和血管性水肿等,以荨麻疹最为常见。4.消化系统疾病如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过敏性胃肠炎、炎症性肠病等。5.呼吸系统疾病如嗜酸细胞性肺炎、Churg-Strauss综合征等。6.肿瘤如B或T细胞淋巴瘤、实体肿瘤、CML、AMLM4Eo、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等。7.免疫性疾病如胶原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嗜酸性筋膜炎等。【诊断】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增高即可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关键在于病因诊断。必须详细全面检查,以确定原发病,对诊断不肯定者应定期随访。【治疗】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嗜酸粒细胞计数和减少嗜酸粒细胞介导的器官功能受损。继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原发性和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一般以重要器官受累和功能障碍作为主要治疗指征。【病历】2022.6.16患者,女,59岁,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月余。患者一个月前因皮肤瘙痒就诊于省省皮肤医院,完善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皮肤病理显示复合湿疹样皮炎,皮肤医院建议行激素治疗。患者欲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来我院诊就诊。现皮肤斑疹色素沉着,瘙痒,体力可,纳眠可,二便调。【中药】半夏9、黄连9、黄芩9、干姜6、甘草6、红参6、陈皮10、徐长卿15、苦参15、地肤子15、白鲜皮15、柴胡10、桂枝10、丹皮10、内金10、元胡10、川楝子10、砂仁10、薏苡仁30。6.28病史同前,血常规显示WBC:7.43×10^9/L、RBC:4.68×10^12/L、HGB:14g/L、PLT:285×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3%上方调南沙参10、金银花30、柏子仁10。患者中年女性,结合相关检查跟临床表现,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治疗当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治疗原则。给予中药黄连、黄芩、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红参补益肺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徐长卿祛风除湿,柴胡、桂枝解表和营卫,川楝子燥湿杀虫,砂仁化湿开胃。通过中药整体调理,以期达到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象,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徐瑞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20日 955 0 0 -
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办?
在血常规报告单,我们可能会发现其中一项叫做嗜酸性粒细胞,有人会出现这个项目升高的情况。询问医生有时会说不用管,有时会仔细询问相关情况。有时医生会说没事,有时医生会进一步做其他检查,让过段时间复查血常规、甚至还会进行CT、抽血等其他检查。那到底什么时候不用处理,什么时候要担心呢?1.嗜酸性粒细胞是什么?有什么用?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一种,在骨髓制造,运输到血液和组织中,组织中的数量要远大于血液,主要位于胃肠道黏膜固有层、脾脏、淋巴结等。嗜酸性粒细胞明确的作用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但目前认为其在机体免疫中起到不少作用,免疫包括抗感染和过敏,所以该细胞在这两方面起作用。在抗感染中,其主要能限制寄生虫的感染,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但大多数细菌和病毒感染和该细胞无关);能释放炎性介质,可促进炎症,也有抑制炎症的效果。在过敏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减轻过敏反应,也可能有直接参与、导致过敏反应更强的作用;还可能是因为过敏反应而增高、在组织部位导致炎症反应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部位是皮肤、呼吸(肺)、消化系统(食管、胃肠道),心脏和神经系统也会受累,所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导致症状时,多会累及这些部位。2.怎么样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正常情况下,在血液里面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为0~0.5×10^9/L(500/uL),如果大于这个数目,就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果数量在0.5~1.5×10^9/L,属于轻度增多;如果数量在1.5~5×10^9/L,属于中度增多;如果数量大于5×10^9/L,属于重度增多。中度以上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即数量大于1.5×10^9/L,不管有没有器官损伤,都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如果明确大于这个数值(间隔1个月的2次检查都升高),并且因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3.什么原因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该问题的原因非常多。当人体内有感染(特别是寄生虫感染)、特应性疾病、肿瘤等情况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但是我们同时需要明确一点——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也同样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所以仅凭这一项结果,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凭据。还需注意有无环境变化的因素,或者近期服用的药物,可能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比如生活环境、工作的变化,有无接触动物、霉菌等情况。回顾自己以前有无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或者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等既往疾病,或者有无风湿性疾病,肿瘤治疗等情况。询问有无家族性过敏性疾病、风湿病、肿瘤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病史。总体来说,病因可分为继发性原因和原发性原因两大类。(1)继发性原因包括:1)感染相关:如寄生虫、病毒、细菌、结核、真菌感染等;2)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成人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等;3)风湿性疾病包括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IgG4相关性疾病、木村病、嗜酸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和嗜酸性筋膜炎等;4)肿瘤性疾病多见于血液肿瘤、实体肿瘤;5)其他病因如嗜酸粒细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间质性肺病、药物、放疗、肺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2)原发性病因需要排除继发性病因才能诊断。4.血常规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怎么办?看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评估,既能不过度诊断和治疗,又能不漏掉严重情况呢?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在 0.5~1.5×10^9/L,也就是轻度增多时,我们要确认是否进食过生食(生鱼片之类的),是否外出去过肠道寄生虫高发地区;看血常规里面是否有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查体是否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表现。如果以上这些情况都没有,我们需要观察随访,可以1个月后复查下血常规,看嗜酸性粒细胞的情况。如果降低到正常水平了,就不用管了。如果复查结果还在这个水平,没有其他不适,那就可以过1-3个月再检查;如果继续增高,就要开始评估。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在 1.5~5×10^9/L,即中度增多时,可以在2周后复查血常规,如果仍大于1.5×10^9/L,需要进行评估,判断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这时需要查的项目很多,包括寄生虫检查、血液、心脏、胸腹CT,甚至组织活检等等,明确哪些器官受损,这需要转专科医生检查了。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大于5.0×10^9/L,即重度增多时,需要立即开始评估是否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给大家提醒哦,嗜酸性粒细胞越高,出现器官受累症状的可能性是越大,症状可能越重,所以对于没有症状的增多,也要及早检查。但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与是否有器官损伤或器官损伤严重程度并不呈正相关,有时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也会有明显的器官受累,一切以临床表现为主。那如果有症状呢?如果这时有湿疹、有过敏问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有哮喘问题,反而更好办了。那能解释为什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个问题。但这些时候,其数目大多会低于1.5×10^9/L,如果超过这个值,得想到可能有其他原因,2周后需要复查血常规,仍高就需要考虑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检查。5.有哪些症状提示有问题,需要哪些检查?如果除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症状,这些症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的器官损伤,或者提示严重问题,需要注意,具体如下:呼吸道表现:咳嗽、咳痰、喘息、发作性呼吸困难,这些表现提示可能有肺部受累,需要完善呼吸相关进一步检查,如肺功能检测、胸部CT、纤支镜检查等。胃肠道表现:体重减轻、吞咽困难、恶心、反酸、呕吐、腹泻、腹痛等问题,这些可能会提示嗜酸细胞性食管炎、肠胃炎。这些可能和湿疹、食物过敏、哮喘等同时存在。对于这些情况,即使嗜酸性粒细胞不高,也要进行食管或消化道的内镜、活检加以诊断。寄生虫感染:尤其是出现发热、去外地游玩、去过牧区的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需要进行大便查寄生虫虫卵、幼虫,相关的血清学抗体检查,比如类圆线虫,蛔虫,钩虫,血吸虫等。肿瘤表现:查体发现淋巴结或肝脾明显肿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症状(比如新发胸腹部不适、早饱),体重减轻,血常规提示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增多、白细胞增多,这些问题要考虑血液肿瘤问题,转专科检查。其他还可能的症状:有反复皮疹、手足麻木、腹痛、腹泻、血尿等其他表现,需要排查有无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及时至专科或多学科联合诊治。除风湿免疫科外,感染科、血液科、呼吸科也可接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基本检查: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测、评估气道炎症类型和程度的检查、以及常规重要器官功能评估,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心电图、鼻窦CT、肝胆脾胰彩超、泌尿系彩超及心脏彩超检查等。如有进一步怀疑的病因,还需要增加相关的检查项目。总结1.嗜酸性粒细胞是不是真的升高,不能看比例,而是要看绝对计数。比例是从该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计算而来的,如果其他白细胞成分变化(中性粒、淋巴细胞等),这个值也会变化。2.计数轻度增高,但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不需要急于做很多检查,可以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是否持续增高;3.如果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或者有相应的症状,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以及有无器官受损。有时确诊某一类疾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学科评估。参考文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嗜酸粒细胞增多相关性肺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21-35.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929-02187.
蒋雨彤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7日 1562 0 10
相关科普号
杨春杰医生的科普号
杨春杰 主任医师
宁津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137粉丝154.4万阅读
张薇医生的科普号
张薇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血液内科
195粉丝0阅读
于莉医生的科普号
于莉 主治医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龙湖医院
血液净化科
413粉丝8.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玉梅 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票
儿童白血病 10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票
擅长:儿童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和疑难血液病以及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等。 -
推荐热度5.0宋志博 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风湿免疫科
红斑狼疮 5票
成人斯蒂尔病 3票
血管炎 2票
擅长:银屑病、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结缔组织病 -
推荐热度4.7赖悦云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再生障碍性贫血 25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8票
骨髓增生性疾病 11票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各类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