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压力性尿失禁 >

压力性尿失禁介绍,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基本病因

本病原因复杂,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解剖关系改变:当支持尿道的肌肉及其他组织(盆底肌等)损伤后,膀胱和尿道之间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化,腹内压突然增加,而上述支持尿道的结构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尿失禁。 盆底肌肉松弛:多次分娩及绝经后女性,阴道前壁和盆底支持组织张力减弱或缺失,也会有尿失禁的可能。 手术损伤:如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男性,或尿道肿物、尿道括约肌电切手术后的女性,尿道外括约肌可能会因此受损,导致尿失禁的发生。

危险因素

年龄:年龄是全身器官功能衰退的绝对因素,导致身体中的各项机能出现退行性变化,包括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 雌激素缺乏:女性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使盆腔支持结构松弛,尿道黏膜萎缩、闭合力下降、控尿能力下降。 妊娠: 妊娠期增大的子宫上推膀胱,对膀胱颈及尿道周围组织牵拉过度,膀胱颈活动度增大,而引起漏尿。 且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和子宫的压迫,也可导致盆底肌松弛。 分娩方式和次数 自然分娩时,盆底组织极度伸展,若超过伸展的生理极限,将导致盆底肌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组织的缺血甚至断裂,引起继发性的萎缩、变性、坏死及血管病变,均可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 即使是剖宫产的产妇,孕期盆底已产生损伤,产后也可能出现盆底肌功能减退的现象。 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或出现难产、巨大儿、双胎以及使用产钳助产等情况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 子宫切除:切除子宫时,会切断与子宫相连的及其周围的一些韧带,造成盆底结构破坏,同时由于子宫缺失,失去支撑作用,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慢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大量腹水、便秘等慢性疾病,导致腹压长期增加,破坏了盆底肌肉韧带的弹性。 其他:肥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也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长期负重及重体力劳动等,也会增加腹压,导致盆底功能障碍。
查看百科详情
  • 精选文章
  • 精选小视频
推荐医生 733位 推荐医院 4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