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手脚麻木,胸闷心悸,可能是缺它了
王燕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14日 72 0 0 -
铁缺乏是儿童最常见的营养元素缺乏
母乳中铁含量仅0.3-1.9mg/L但生物利用度高达50%,配方奶含铁量为12mg/L但生物利用度仅为4%。足月婴儿可以考虑从4月龄后开始补充铁(1mg/kg,最多15mg),持续到可以摄入足量富含铁的辅食。早产儿推荐每天补充铁2-4mg/kg(最多15mg),1-3岁为7mg,4-8岁为10mg,9-13岁为8mg。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后,建议再两餐之间每天补充3mg/kg的元素铁,并且应该改变膳食习惯。补铁疗效的判断:补铁后4周复查血常规,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增加了10g/L则应继续治疗,补充到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数值后再维持2个月左右,从而恢复机体储备铁水平。治疗时间最短3个月。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25日 141 0 0 -
缺维生素片D严重吗
张道俭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5日 365 0 3 -
维生素最好通过食物补充
一般情况下,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以从膳食中摄取最为安全有效。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牛奶、乳制品、肉类、鸡、鱼、动物肝脏、胡萝卜、韭菜、芹菜、菠菜、南瓜、番茄等;香蕉、橘子、山楂等水果的维生素A含量也很丰富。②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脏、瘦肉、酵母、大豆、米糠、绿叶蔬菜、糙米、鱼、奶等。③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绿叶蔬菜如柿子椒、青菜、菠菜等深色蔬菜和花菜、辣椒、土豆;柑桔、橙子、西红柿、猕猴桃、红果、柚子等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高,野生的苋菜、苜蓿、刺梨、沙枣、猕猴桃、酸枣、红枣等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④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植物油、绿色蔬菜、动物脏器、豆类、蛋黄、瓜果、坚果、小麦胚芽等。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就要发生障碍,产生维生素缺乏症,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正常进食,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一般人不存在维生素缺乏的问题,不必另行补充。但如果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肠道吸收障碍时,则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现象,需适当补充,但不可滥用。临床上维生素类药物主要用于补充机体缺乏的维生素以及一些特殊需要,同时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用药,但不应把维生素视为营养品而不加限制地使用,过量服用维生素可引起不良反应或产生潜在的毒性。只有合理运用才可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唤醒自愈力:用禅的智慧疗愈身心》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16日 272 0 0 -
补充维生素可能增加死亡风险?普通人到底要不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现代人工作繁忙,维生素补充剂似乎成了人们的“一剂良药”。权威网络数据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受访者会在“正常饮食之外额外补充维生素”,其中70%的人并不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而是“觉得自己缺,就补了”,或是“受到广告影响”和“跟随别人一起补”。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人究竟要不要补充维生素?什么时候才应该补充?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烟酸(维生素B3)和抗氧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能会增加健康人群的死亡风险。其实,早在2007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指出,摄入维生素补充剂可能弊大于利,一度引发热议。这项研究分析了47项研究,发现一些本来很健康的人服用抗氧化剂,会干预人体自身防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可能会增加早逝风险。其中,服用维生素E死亡率增加4%,服用β胡萝卜素死亡率增加7%,服用维生素A死亡率增加16%,摄入维生素C也始终没有能延年益寿的科学依据。而《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则是评估了8295名受试者血液中的6种维生素(A、D、E、C、B12和B9)浓度与美国成年人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在多变量调整后,维生素D水平的增加与全因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而其他几类维生素水平的增加却与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多种维生素共同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不见得好,效益值得探讨。①维生素A通过膳食正常摄入不会发生过量,若大量摄入肝脏、鱼肝油或维生素A补充剂,可能导致骨骼生长异常,甚至骨质疏松,还可能造成肝脏损害。②过量补充维生素C,如每天5克以上,可能导致恶心、腹泻,对肾功能障碍者、痛风患者和肾结石高风险人群来说,摄入过多维生素C可能增加肾结石危险。同时,大量维生素C还可能降低抗凝剂的作用,使铁吸收过量,反而促进体内形成自由基。③维生素D是最容易补充过多的一种,如果摄入过多鱼肝油或维生素D补充剂,可引起中毒,出现血钙过多、促进肾结石、血管硬化等。④维生素E虽然毒性小,但大量摄入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肝脏脂肪蓄积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维生素缺乏会有一定的症状表现,根据一般症状大致可列举为:所以,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可以适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专家建议,对于无法均衡膳食或生活不规律的特定人群,如孕妇、新生儿、营养吸收不良患者、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需通过维生素补充剂保证每日摄入量,但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地、针对性地补充。当然,多元化的合理膳食才是维持营养健康的最正确、最安全的方式。
合理用药科普2022年01月31日 553 0 1 -
老年人如何正确补钙?
翟升永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1日 1330 0 5 -
肢体麻木是怎么回事
肢体麻木是指肢体感觉丧失,发病原因有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中毒性神经性麻木、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骨髓病性麻木、动脉硬化性麻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 病因 一、营养缺乏和代谢障碍性肢体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的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有严重营养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导致病人体内维生素B族严重缺乏,而引起肢体麻木。 二、中毒性神经性麻木:病人可有长时间与有汞、砷、铅或有机磷等重金属或农药以及呋喃类、异烟肼等化学药品的接触史。这类化学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经炎,该病初期即可出现肢体远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肤蚁行感。 三、感染引起的神经炎性麻木:这是由于细菌分泌的神经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经系统而引起肤体麻木。这类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经炎、麻风性神经炎等,表现为肢体麻木、肢体感觉丧失。 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现为发热,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个月后出现肢体远端麻木,呈对称性。同时产生肢体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呼吸困难。 五、脊椎骨质增生性麻木:这种麻木在老年人中相当多见,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质增生压迫了椎管内神经,有些病人还可伴有肢体疼痛等感觉。 六、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现至下而上的肢体麻木,随病情加重而向上发展,进而出现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 七、动脉硬化性麻木:多见于患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由于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缺血,大脑的感觉和运动中枢发生了功能性障碍,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肢体麻木。这类麻木的特点多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续几小时至数天,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展成半身不遂。 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麻木:这种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时轻时重,病人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心慌气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能自愈。 治疗方法 肢体麻木不能对症治疗,而是要对病因治疗.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都应该首先到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检查,判断神经有无损害,受过何种刺激. 若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作肌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认神经受损程度,范围,性质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脚麻木,则再转到其他相关科室治疗. 神经损伤引起的手脚麻木,要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范围,性质来选择是采用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配合针灸,理疗同时进行,促使其快速恢复.手术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引开受压迫神经以达到解除神经受压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愈程度,主要取决于神经病变原因和性质.如果是周围神经(除脑,脊髓以外的神经)损伤,一般恢复的时间比较长. 日常护理预防 多睡硬板床 肢体麻木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注意腰间保暖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 避免弯腰又用力的动作 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少提重物少弯腰 平时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尽量做到不弯腰。 多卧床休息 尤其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 平时的饮食上,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经常吃,也有利于钙的补充,,注意营养结构 。
于慧敏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16日 5949 0 7 -
一直都吃不胖的人该如何长肉?消化科医生教你如何吃才容易胖!
这个世界其实很矛盾,人们其实都生活中矛盾之中,很多便秘的人羡慕每天能腹泻的人,很多肠易激综合征每天腹泻的人希望每天大便少拉一些,很能吃肥胖的人希望能控制自己的食欲消瘦一些,胃口不好很瘦的人又希望自己胃口好一些多吃一点多长一些肉。工业社会以及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目前大部分人物质是不缺乏了,大部分地区已经奔小康不缺吃、不缺穿了,肥胖的人群慢慢增多,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瘦一些,但这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些人自我感觉怎么吃都吃不胖,或者多吃一些肚子就饱了,真希望自己再胖一些。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来自瘦子的烦恼,如果你长期吃不胖或者想长胖一些有兴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首先先额外科普一个小常识,很多人都以为我们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胃,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人体最大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是小肠,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营养成分百分之九十都在小肠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运输到全身供给各个组织器官使用。我们胃肠动力最主要就是来源于胃肠道外层的神经和肌肉,要想增加胃肠道动力就是增加胃肠道肌肉的强度和弹性,主要就是通过运动和营养支持来提高我们肌肉含量以及肌肉强度,现在社会大家都不缺吃不缺穿,所以大部分人是不缺营养的,要想加强肌肉的弹性和强度最主要就是通过运动和锻炼。同样道理要想消化吸收好,胃肠动力好那适当多运动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多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饭后散步等就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让全身肌肉更结实、更有弹性、更有力量,全身肌肉当然也包括我们胃肠道的肌肉,所以要想提高胃肠道动力和增加胃肠道吸收能力首先要建议适当多运动。当然个人在临床上观察发现很多人吃不胖其实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吃不胖的人他父母可能就是比较瘦,爷爷奶奶其中一方也可能比较瘦。所以瘦的人跟遗传可能有一定关系。但从进化角度来看我们人类骨子里面就先天带有储存脂肪的能力,每个人身体很多器官都有加工和储存脂肪的能力。我们平常吃进去多余的脂肪有一部分就会被储存起来,长期每一顿如果都有多吃食物长期的累积很多人都会慢慢变胖,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长期暴饮暴食、吃自助餐、吃汉堡、薯条、长期无忧无虑吃夜宵喝酒的人都比较肥胖。所以比较瘦的人要想吃胖除了运动其次就是要多吃,要比别人多吃一倍的量,每天都持续多吃一些就会多储存一些脂肪,持续日积月累就会慢慢变胖。比如每天吃6-8顿。早上10点、下午3点晚上8点分别给自己加餐。每天吃3个鸡蛋,3杯牛奶,荤素搭配,每顿都多吃半碗饭,多吃几口菜,饭后去散步,空腹的时候多运动促进食物,增加胃肠吸收能力。还有就是要保持好心情,休息好,总结一句话就是吃好、睡好、休息好,不要想太多。在临床上观察很多瘦的人都是有熬夜、晚上不好好睡觉,想法比较多的人,吃不好、睡不好想的又比较多,思想负担比较重的人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大脑在思考或者长期精神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就非常多,想法比较多的人压力也比较大,运动又少,也常常会出现没胃口、吃一点就饱,所以比较瘦的人想增肥的人平时也要保持好心情,调节一下心情和工作压力,适当多运动。正所谓“心宽体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综合一下瘦的人如果要想增加体重总结一句话就是要吃好、睡好、休息好。以前经常有给大家开玩笑说想一想猪是怎么胖的,猪就是无忧无虑每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就很容易长胖,一年就可以长胖几百斤,有兴趣你也可以跟着好好学一下。当然如果你已经严格按照我上面说的做了还是没有长胖特别是还继续消瘦的要去医院全面体检一下,比如检查一下胃肠镜,检查一下甲状腺激素和血糖等排除一下甲亢、“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好的,今天科普就到这里为止。祝福大家胃肠道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叶晶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07日 2873 0 2 -
走路如踩棉花、四肢无力伴贫血——您可能缺维生素B12
近几日门诊一个患者就诊,轮椅推入。无精打采,反应迟钝,自述肢体麻木1年,加重一个月,走路无力需做轮椅,近10天大小便失禁。就诊于全国各大医院,包括骨科、神经外科,这是第一次就诊于神经内科。 仔细查体,患者智商受损,主管感觉描述不清,但是有几个核心症状:1.双侧下肢肌力4级,减退;2.双下肢音叉震颤觉消失;3.双下肢痛温觉消失,上肢及躯干有轻度减退;4.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闭目难立征未查,但指鼻试验欠准,无辨距不良。 综合起来,首先就想到了亚急性前联合变性,其次是脊髓其他病变,铜性脊髓病、脱髓鞘、免疫相关脊髓病、脊髓占位等。拍脊髓核磁,结果显示双侧侧索点状高信号。 此结果一出,诊断立即明确,亚急性前联合变性,维生素B12水平必低。 抽血一查,果然如此,维生素B12水平不足正常人20%,而且伴有大细胞贫血。病因呢?患者自述无胃炎病史,无胃部手术病史。但送检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仍然为阳性,至此病因明确了,是这两个抗体导致的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维生素 B12(钴胺素)缺乏是大细胞性贫血的常见原因,与一系列神经精神疾病有关。B12 缺乏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现在正在探讨。维生素 B12 缺乏症的诊断通常基于血清维生素 B12 水平的测定;然而,约 50% 的亚临床疾病患者 B12 水平正常。筛查维生素 B12 缺乏症更敏感的方法是测定血清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维生素 B12 缺乏症早期即升高。用 Schilling 试验检测恶性贫血已在很大程度上被壁细胞和内因子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所取代。与普遍的医疗实践相反,研究表明,补充口服维生素 B12 是治疗 B12 缺乏状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即使不存在有助于维生素 B12 吸收的内因子(恶性贫血)或影响回肠末端通常吸收部位的其他疾病,口服治疗仍然有效。 早期治疗,病情可以得到逆转,如果时间拖延,预后不佳!!
王梦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4月05日 2745 0 2 -
过敏宝宝辅食添加—-12
孙思媛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3月28日 1860 0 13
营养缺乏症相关科普号
合理用药科普
练华欣 主管药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药剂科
109粉丝1.9万阅读
齐颖医生的科普号
齐颖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屈光科
1072粉丝82.7万阅读
于慧敏医生的科普号
于慧敏 主治医师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680粉丝14.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柳鹏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临床营养科
肥胖症 10票
营养不良 9票
白血病 2票
擅长:1.营养减重,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尿酸、痛风、肥胖; 2.围产期营养指导:包括备孕、孕期营养,妊娠糖尿病,产后营养减重; 3.肿瘤营养治疗:各类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4.老年人群营养调理:各种老年慢性疾病营养治疗; 5.亚健康:亚健康人群营养咨询; 6.营养支持方案制定,营养补充剂选择。 -
推荐热度4.9方玉 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 营养科
营养不良 9票
擅长:1.肿瘤合并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及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 2.肿瘤围术期及放化疗患者的个体化营养咨询及营养支持治疗。 3.亚健康人群防癌等慢性病的营养咨询。 -
推荐热度4.9蔡晶晶 主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临床营养科
营养不良 14票
肥胖症 9票
擅长:肥胖、常见营养相关代谢疾病的防治(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肥胖合并骨关节炎、心衰、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妊娠高血压、孕期体重增长快、胎儿偏大、胎儿偏小、,婴幼儿喂养、肿瘤、肾病、肝病、营养不良的营养治疗以及个性化营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