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胡翔 三甲
胡翔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放疗科

癌症的真相与谣言(完结篇)

2013人已读

大家喜欢的大揭秘科普知识又来了!!

今天我们带来癌症的真相与谣言(完结篇),为大家解答以下8个谣言:

1.“纯天然”的东西一定就好?

2.患癌去医院死得会更快?

3.酸性体质会致癌?

4.癌细胞可以被饿死?

5.死于癌症治疗的人比直接死于癌症的人还多?

6.癌细胞对甜食“情有独钟”吗?

7.抗氧化剂是抗癌能手?

8.面对癌症谣言,我们该怎么办?

1.“纯天然”的东西一定就好?

咱们容易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马兜铃酸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化合物。它最开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因为比利时突然有一群女性莫名其妙就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一研究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吃得太多了。

那个中草药后来被发现含有马兜铃酸。那如果吃低剂量的马兜铃酸会不会有问题?也有问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化合物里面引起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现在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也就是说你给我一个癌症患者,我就能告诉你他是不是吃了含马兜铃酸的药物。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这里面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咱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地多。但是很不幸的,很多人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药,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对他造成了双重刺激。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2.患癌去医院死得会更快?

前段时间有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

其实淋巴瘤通过正规治疗效果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是她很怕,所以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这又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但是很不幸地,她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因为她得淋巴癌以后,她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弱了,这时候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极容易被感染。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后来她妹妹发了一个微博,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她说,三姐终于开始接受西医的化疗了,但是被骗子骗到现在才开始接受化疗。

3.酸性体质会致癌?

多少人听过这个东西?多少人觉得自己非常酸?酸性体质致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它告诉你三点。

第一,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个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所有的伪科学第一句话都是科学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PH值如果小于7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过体检的话,你仔细去看你的血液检查表,里面有PH值这一项吗?没有,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但是他就跟你说,如果你的身体不行了,你从健康到亚健康就是酸了,到疾病到死亡就是酸+、酸++,越酸就死得越快,然后有人就问,怎么判断自己酸了没有呢?他说有两个办法,不要着急。这是伪科学的一贯办法,非常强。

第一个是自我感觉,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你就酸了。

第二个很有欺骗性,就说你要是不信,我就免费寄一个PH值试纸给你,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这里面偷换了一个概念,血液变成了唾液。唾液正常的PH值是多少呢?是6.8到7.1,所以你只要敢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很多人测完以后吓死了,说这么酸还没死真的是万幸,要赶快到淘宝上去买点什么东西才可以。

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因为咱们中医没有这个理论,西医也没有这个理论,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你可以去搜索下排酸产品,感受一下。

为什么我们这些辟谣的人总是辟不过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呢?因为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别人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伪科学传播出去,我们怎么搞得过他们?

4.癌细胞可以被饿死?

它的理论是说癌细胞生长很快,特别爱吃糖,所以咱们就不要吃东西,饿死它。

这个东西想起来好像是靠谱的,但有个问题,癌细胞喜欢吃糖,但很多细胞也爱吃糖,比如说我们的脑神经细胞,我们的免疫细胞,所以通常来说在饿死癌细胞之前,你已经把人饿死了。

这就像大家说我们每个月工资太少,税收得太多了,你觉得你应该采用的办法是多发钱,还是少发工资呢?你还不如多发点钱大家都过得好一点就行了。

在中国20%到30%的患者最后是被饿死的,真的,不开玩笑。在美国现在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治疗中的一个整体的环节,中国这方面现在还非常地落后。但是有幸地,有些专家已经开始呼吁,我们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多一些。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盲目地相信饿死癌细胞这件事情,癌症病人真的更要吃好吃饱。

5. 死于癌症治疗的人比直接死于癌症的人还多?

小编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个说法了,在一些医学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地区该说法尤为盛行。其实是可以理解这些地区人们的这种想法的,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倾家荡产最后人财两空的前车之鉴太过可怕,杯弓蛇影也是无奈至极。但是,能理解不代表是对的。网上流传的化疗“只有3%能起效”的说法存在很大的误解,而且信息来源是过时的。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了抗癌药物对癌症的治疗效果。

例如,因为抗癌药物顺铂的应用,睾丸癌治愈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70%提高到现在的96%;而化疗将患癌症儿童的治愈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约25%提高到现在的75%。

当然,我们必须知道,无论是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还是如今新兴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不可能对身体完全没有损伤,是药还三分毒呢。尤其是传统的放疗、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造成了较大损伤,因此不良反应、副作用较为严重。

另外,癌症晚期患者的治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尽管癌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寿命,但是它不太可能“治愈”晚期癌症。如果发现得早,手术依然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而放疗救治的人则要多于抗癌药物。不过化疗和其他抗癌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依然很重要,有时是治疗癌症本身,有时则是帮助延长寿命上。众人必须了解的一点是,对于癌症末期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减缓症状、尽量延长生命,即常说的“缓和医疗”,而非“治愈”这些病人。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有延长生命、减轻痛苦、等待救命希望的机会,不接受治疗,患者不仅仅是等死,还会让生命的最后阶段无望痛苦。至于究竟哪种选择的生命质量更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生命长度和质量之间的平衡把握,是每个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必须做的艰难抉择。

6.癌细胞对甜食“情有独钟”吗?

某日低血糖小编往嘴里扔糖的时候,有位好心大妈劝小编:“丫头不要吃那么多糖啊,会得癌症的。”小编表示无奈,小编一不是癌症患者二说不上肥胖硬生生被念到把糖吐出来也是很心累。后来数据告诉小编“糖能滋养癌细胞”的谣言传播之广令人咋舌,有许多人深信不疑并且积极践行“癌症患者杜绝糖类”的“真知”,小编再次很心累。

“糖类”是一个统称,它是一系列分子,其中包括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我们平时做饭调味用的是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化学键结合构成的。糖类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因为其分子都由碳、氢和氧构成。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被吸收进血液,再进入细胞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为我们提供能量。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不论是不是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往往生长更为迅速,所以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此外有证据显示,癌细胞分解葡萄糖产能的代谢途径也和正常细胞不同。研究者们正在进行癌细胞糖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并希望借此找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和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同,甜食中的糖会专供癌细胞“享用”。我们的身体不会决定具体哪个细胞应该得到哪种营养成分。我们吃进去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都会转化成葡萄糖、果糖或者其他小分子糖,以供给那些需要能量的组织。为了维持饮食健康以及防止长胖,我们当然应该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但是这和“含糖食物会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是完全不相干的。

7.抗氧化剂是抗癌能手?

维生素C大概是最有名的抗氧化剂了。你或许听说过它能抗感冒、抗癌,这种说法的提出者是诺贝尔化学奖及和平奖双料得主鲍林。然而,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随后的临床试验否定了维生素C可以治疗癌症的说法。近年来还有研究指出,维生素C可能干扰一些化疗药物的药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指出,尚无科学证据或重要研究可以证明维生素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除了维生素C,另一些抗氧化剂的潜在危害也随着研究的深入渐渐清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不仅不能降低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反而大幅增加了肺癌发生率。另一个美国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摄入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A 会增加肺癌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近年来,《柳叶刀》等一些权威医学期刊陆续发表了不少研究,表明有些抗氧化剂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不仅没有一丁点防护作用,反而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危害后果,增加患病风险和死亡率 。

人体生命活动是复杂又相对稳定的。抗氧化剂听起来很美,但是多种抗氧化剂之间也要维持某种平衡才能发挥功效,况且在实验室中有效不能完全等同于在人体内也有效。关于自由基和抗氧化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的发现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复杂的生命活动参与其中,擅自打破机体维持的平衡可能并不明智。

关于维生素C功能的口水战中鲍林的自负让各种保健品厂商笑得合不拢嘴,直至今日各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剂仍被大众视为「保健品」,而来自医学界表明他们有害无益的呼声,却少有人听到。在此小编还是必须强调医学领域的建议:在没有因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营养不良或各种慢性病的情况下,完全不用额外补充。即使真的需要,与其冒着风险花冤枉钱买保健品,不如遵医嘱买作为药品的维生素,毕竟,这种维生素的纯度、活性和安全标准比所谓保健品高多了。

8.面对癌症谣言,我们该怎么办?

除了小编指出的这些,还有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癌症谣言,更可怕的是相信的人不少。其实很多癌症谣言是有共性的,就是缺乏足够的医学依据。所谓的医学依据不是广告里“专家”们的白头发,不是“我有一个学医的朋友说”,不是“以前也有和得你一样病的人这么治最后好了”,而是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临床实验结果、专业的科学调研分析。这些资料,专业的网站、书籍、人士可以提供,广告可不能。所以,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癌症说法,大家还是多查查资料再考虑信不信吧。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胡翔
胡翔 副主任医师
徐州市中心医院 放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