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海小科普---甲胎蛋白(AFP)居高不下 当心肝癌找上你
胰路向前
编者按:快递员小马最近在单位例行体检中发现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开始小马没有当回事,以为是长期熬夜、喝酒所致,休息一段时间后,小马又去医院复查了甲胎蛋白(AFP),结果还是明显升高,医生建议小马去查一下肝脏增强磁共振,怀疑有肝癌可能。小马吓坏了,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这么年轻可能得肝癌吗?磁共振结果出来,果真如医生所料,是早期肝癌。小马赶紧请了假,住院接受了手术治疗,主刀医生说,幸亏发现及时,肿瘤不大,切除得很干净,小马术后恢复的挺好,现在又正常上班了。那么,甲胎蛋白(AFP)升高一定就是肝癌吗?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甲胎蛋白(AFP)和关系。
肝癌的流行病学
甲胎蛋白(AFP)为何物?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也是一种胚胎性相关蛋白。胎儿肝脏是合成AFP的主要场所,胎儿出生18个月后其水平逐渐下降,健康成人血清AFP水平低,但肝细胞恶变后可获得重新表达能力,在肝癌患者血液中其水平会升高,对于高危人群可动态监测血清AFP水平,从而早期发现肝细胞肝癌,到达早期诊断的目的。AFP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细胞肝癌最常用、最重要的标志物之一。甲胎蛋白(AFP)在诊断肝癌中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因为肝癌中AFP阳性患者只占70%,也就是还有30%肝癌患者AFP是阴性的,也就是说有1/3肝癌患者AFP是正常的。中国的肝癌指南诊断标准还有提及AFP,国外的肝癌指南诊断标准中已经剔除AFP。在我国肝细胞肝癌相关指南中,AFP仍是唯一被推荐用于诊断该病的肿瘤标志物[2],其诊断临界值为400ug/L。但由于在肝细胞肝癌外其他疾病中也存在AFP升高的现象,故需排除活动性病毒性肝炎、胚胎相关性肿瘤及妊娠等。肝癌血清学标志物除了AFP外,还有AFP异质体(AFP-L3),维生素 K缺乏或拮抗诱导蛋白(PIVKA),谷氨酰胺合成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glypican-3, GPC3)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3]。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AFP升高并不一定就是肝癌,活动性病毒性肝炎、畸胎瘤及妊娠等情况下AFP也会升高,再者,也并非所有肝癌患者AFP都升高,大约1/3肝癌患者AFP是正常的。另外确诊肝癌的检查方式是肝脏增强CT或肝脏增强磁共振。肝脏CT平扫和肝脏B超只能作为肝脏疾病的初筛检查,并不能确诊肝癌哦。
本文是代军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