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麻的可能原因分析
生理性的麻木主要是因为不良姿势所致的局部供血不足,末梢血液流通不畅,或者因为神经受到外力压迫,如:久蹲厕所、误提重物、睡姿异常等。这类麻木一般较轻,对健康影响较小,通常休息5~10分钟后“麻”会逐渐消失~
但是,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出现手指间歇性麻木,或夜间因麻痛而突然醒来, 要警惕这些疾病!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的,以神经根受压,且与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及反射异常。
临床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的手麻比例可高达70%,是引起手麻最为常见的疾病。长时间久坐、低头、枕头过高或过低等都可能引发颈椎病。
通常来说:
大拇指麻木表示第六颈神经根受压
食指、中指、无名指表示第七颈神经根受压小拇指则表示第八颈神经根受压
颈椎内部大多伴有关节增生或韧带钙化,颈肩部经常肌肉酸痛,严重的还有呕吐、头晕、耳鸣等症状。
二、 上肢多点卡压综合征
1.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多为前斜角肌肥大、纤维化或颈肋卡压臂丛神经和/或锁骨下动脉所致.偶尔也可由第7颈椎横突过长引起。临床表现为尺神经和/或正中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无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浅感觉异常,皮肤发凉苍白等。患肢血压降低,桡动脉搏动减弱,尤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头转向患侧,上肢高举时桡动脉搏动消失(Adson试验)。
2.肘管综合征
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间存在一窄而深的骨性纤维管,走行的尺神经可因为任何原因而受到压迫,出现环、小指麻木或感觉异常,手指不灵活,自觉持物无力,随着症状加重,可发生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出现爪形手畸形。
3.旋前圆肌综合征
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肘窝部经过时受到挤压,出现前臂近端疼痛,有时向桡侧3个手指放射,手掌桡侧3个半指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抗前臂旋转和屈腕使疼痛加重。
4.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指的是由于外伤、劳损等引起的腕部病变或退变,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间麻醒史,醒后活动可好转。严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缩,影响手的精细动作。
5.腕尺管综合征(Guyon)
是尺神经深支在豌豆骨平面受压,引起小指、环指尺侧感觉麻木、刺痛,可向前臂放射,或出现手内在肌无力,可行肌电图检查。
6.桡管综合征
肘外侧及前臂肌群近端疼痛,劳累后加重,疼痛向肘关节放射,第1、2掌骨间背侧桡神经单一分布区的皮肤出现感觉障碍。
三 内科疾病原因
1.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
脑动脉硬化或狭窄、血栓脱落、供血不足等都可能诱发短暂性脑缺血,严重时可能预示着脑梗等高危疾病。常表现为手指发麻或是一侧的肢体发麻,这只是其中的症状之一,若伴有头痛头晕、视野黑蒙或视线模糊、胡言乱语、协调能力差等症状时,可能是中风征兆。
如果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全面筛查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2.糖尿病
双侧出现手指发麻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发病时常呈对称性,类似于戴手套或穿袜子的感觉。
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多种并发症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即已出现。即使以前无糖尿病史,长期手麻也应该做糖尿病筛查。
3.中毒
手麻也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经常酗酒的人,如果出现手足发麻,提示慢性酒精中毒的可能。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害。
4.挑食导致B族维生素缺乏也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手麻症状。经常使用某些腹泻药、抗感染药物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如为中毒所致,其疼痛较为剧烈,如为营养代谢障碍所致,其无力和麻木较为明显。
5.怀孕晚期/更年期综合征
部分孕妇会感到单侧或双侧手部阵发性肿胀,疼痛、麻木,有针刺或烧灼样感觉。疼痛、麻木主要累及拇指、食指、中指及小指的侧方,导致手指精细动作能力丧失,通常无其他严重后果。
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有时候也有手麻的现象。随着更年期的结束,手麻现象就会随之消失。
6.其他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也可导致手麻,这一类相关疾病往往需要专科医生的诊断,不可盲目自行治疗。
手麻的自我评估
当出现单侧手麻的症状时,我们也可以初步自我评估其原因。
当处于坐位时,如果你的手已经开始麻了,试着改变头(颈椎)的位置,如进行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或旋转,如果症状没有任何改变,则你的手麻原因可能不是颈椎病变。
建议来门诊面诊。
很多因素需要排除,出现疼痛、麻木往往需要鉴别是内脏器质性问题?肌肉血管神经、生物力学改变引起?椎间盘突出压迫?还是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明确疼痛的性质和来源。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有些疼痛它的来源非常清晰,比如神经压迫,我们做一些适当的处理后,疼痛就会随着神经卡压的解除而消失。

本文是肖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