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艺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首次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患者中报道反Beevor征 提示要关注躯干周围神经受累
800人已读
2020年管病房期间,我们收治了一例免疫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这位患者病程很长,之前已经明确诊断是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神经根神经病,也就是CIDP,因为患者起病不对称特点、上肢为主,远端明显受累,最终考虑进一步的诊断是多造型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 (MADSAM), also known as Lewis–Sumner syndrome),患者因疾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在查体中,我们关注到患者有腹部肌肉力弱。正常人仰卧起坐时,腹部上下肌肉同时收缩,肚脐眼应该保持位置不变。但在查体中,我们发现该患者仰卧位坐起时肚脐向下运动,存在反Beevor征,提示上腹部肌肉力弱。在来自深圳的进修医师赵医师协助书写稿件,我们在国外SCI杂志BMC neurology上报道了该案例,首次在CIDP患者中发现该体征。究其原因,我们考虑是有躯干近端的周围神经受累,提示以后我们在查体中,要关注躯干近端这些肌肉的力量,包括腹部肌肉、呼吸肌、膈肌等。此外,我们还在该患者身上发现他有舌肌萎缩,肌肉纤颤,遇到这样的病人要重点和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就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经典表型)鉴别。提示要关注颅神经受累在CIDP患者中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文献检索,在文章中总结了CIDP患者中颅神经受累的情况,主要观点有:在CIDP中面神经(导致面瘫)是最常受累的,而舌下神经(导致舌肌萎缩,纤颤,言语不清)等受累较少见。在MADSAM患者中颅神经受累常不对称。最终该患者在我们的积极治疗下,病情又进一步得到了控制,目前还在随访中。
以下是文章信息,大家有兴趣再看英文原文介绍。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with hypoglossal nerve involvement and inverted Beevor’s sign: case report
第一作者:Huajian Zhao,
通讯作者:Yiming Zheng和Yun Yuan
BMC Neurology21, Articlenumber:244(2021)
本文是郑艺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